北京时间3月30日,花样滑冰世锦赛结束了所有比赛的争夺。戴大卫在男单自由滑中名列第18位,为中国花滑队拿下一张弥足珍贵的2026年米兰冬奥会入场券。
这场被作为冬奥会资格争夺战的世锦赛,将中国花滑推向前所未有的困境——四个单项中仅男单获得奥运席位,女单、双人滑、冰舞均只剩9月份的奥运落选赛这华山一条路,前景不容乐观。这支曾缔造过无数荣耀的王者之师,正经历着人才断档的至暗时刻。展望米兰,已跌至谷底的中国花滑将经历最严峻的挑战。
安香怡在比赛中出现失误
本届世锦赛产生男女单人滑各24个米兰冬奥会席位,另有双人滑16对、冰舞19对直通奥运会,因此世界顶尖高手基本悉数参赛。中国队双人滑项目因未达到最低技术分而失去本次世锦赛的参赛资格,男单、女单和冰舞虽艰难入围,却未能突破重围——女单新秀安香怡在短节目中出现失误,仅列第27位早早出局,冰舞新组合任俊霏/邢珈宁亦止步韵律舞,唯有戴大卫晋级男单自由滑,为中国队保住最后一丝颜面。
“这赛季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他们在国内外经历了好几场比赛,不断寻找问题,积累比赛的经验和感觉。”教练郑汛对弟子任俊霏/邢珈宁的点评,正是整个中国花滑队现状的缩影,“很多地方需要之后一点一点去修正,也不能拔苗助长。现在就把目标定在世界前20位,不太现实。”
近年来,中国花滑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愈发严重,此次世锦赛成绩惨淡,其实也在圈内的预料之中。若放眼世界,形势更为严峻:本届世锦赛男子单人滑冠军、美国名将马里宁与亚军、哈萨克斯坦选手萨多洛夫均为20岁,来自日本的季军键山优真也不过21岁;女子单人滑方面,冠军刘美贤与季军千叶百音仅19岁。各国花滑新星在这个奥运周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已牢牢占据国际比赛舞台的中央,体现出深厚的人才储备。
中国在单人滑项目上与世界顶尖水平间的差距愈发显著。21岁的戴大卫在此次世锦赛中展现出一定实力,然而目前不具备向更高排名冲击的能力。18岁的安香怡首次参加世锦赛,在女单短节目中罕见地出现连跳失误,最终以47.52分排名第27位。
较之同台竞技的对手,两位选手的年龄并不算太年轻,大赛经验的欠缺和心理素质的不足,其实本质上是技不如人。转型教练的名将佟健指出,中国花滑队的优势以往一直是技术动作和跳跃,但随着近年来世界花滑整体水平突飞猛进,中国队选手相比世界顶尖选手已存在较大差距。
双人滑项目的人才断层更为严重。自申雪/赵宏博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夺得铜牌以来,中国队在历届冬奥会双人滑项目上都有奖牌入账,2010年与2022年更是两次站上最高领奖台。随着隋文静/韩聪这对冠军组合在北京冬奥会后谢幕,中国花滑队无法填补人才断代的空白,年轻选手成长缓慢,在国际赛场上鲜少露面,本次世锦赛更是没有机会参赛。
隋文静曾搭档韩聪夺得北京冬奥会冠军,如今复出为米兰冬奥会资格而战
中国花滑队目前只能寄望于9月份在北京举行的奥运落选赛,以争取更多米兰冬奥会参赛资格。然而,这条路布满荆棘。在落选赛上,男女单人滑各有五个奥运会参赛名额,冰舞为四个,双人滑更是只有三个名额。名额本就稀缺,古巴诺娃、尹娥仙等多位世锦赛失利的选手将加入争夺,部分俄罗斯实力派选手有可能选择移籍他国参赛,更将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
另外,米兰冬奥会花滑团体赛设有10个参赛席位,参赛资格依据各代表队在一系列大赛中的成绩排名确定,且代表队需要至少拿到三个冬奥单项的名额。目前,中国队仅获得一个男单名额,因此入围团体赛的希望极为渺茫。
陈露在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摘得女子单人滑铜牌,收获了中国花滑队的冬奥会首牌,此后30年来,中国队仅在2014年索契颗粒无收,但那届冬奥会,中国选手出战花滑全部四个小项,庞清/佟健距离登上领奖台仅一步之遥。而一年后的米兰极有可能成为中国花滑队的最低谷,自1980年普莱西德湖首次出战冬奥会以来,中国花滑队还从未出现过只有一人参赛的局面。
深渊之中,仍有微光。下赛季,双人滑组合张嘉轩/黄一航将升入成年组,这对曾斩获国际滑联青年组大奖赛总决赛冠军的新星,或许能带来新希望。而北京冬奥会双人滑冠军隋文静的复出,更似一剂强心针——她将携手新搭档李泽恩为中国队冲击米兰冬奥会资格。对于中国花滑队而言,重生需要经历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