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霆出生于1906年,山东即墨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时期,陈锐霆先后在济南私立正谊中学、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8年,他被分配到青岛沧口小学,成为一名小学教员。



在读书以及担任小学教员期间,陈锐霆对社会有了更为现实的认知,这也促使他积极探索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1928年年底,陈锐霆毅然放弃了优渥的教员待遇,投笔从戎,考入了河北的黄埔军校第七期炮兵队。

1930年,从军校毕业后的陈锐霆被分配到山西阎锡山的炮兵部队任职。1935年,为了进一步掌握炮兵技术,陈锐霆考入了南京炮校第二期学习。也是在这所学校读书期间,陈锐霆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7年3月,陈锐霆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锐霆担任了国民党第三十二军炮兵团三营营长、四二五团团长等职务,率部参加了喜峰口抗战、徐州会战,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41年,国民党制造了皖南事变,包围了新四军。皖南事变后,只有极少数新四军将士突围成功,然而,国民党却持续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身为四二五团团长的陈锐霆也接到通知,要求他渡过颖河,与新四军交战。

在这种背景下,陈锐霆毅然通过南方局联系中央,并请求率部加入新四军。得到中央批准后,陈锐霆当即召集营级以上军官,向他们讲述一致抗日的重要性。在这之后,陈锐霆带领四二五团的1000多人加入了新四军。加入新四军后,这支队伍被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陈锐霆担任了独立旅旅长一职。



此后陈锐霆又担任了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长兼炮兵司令员、抗大四分校副校长、淮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务,因为当时新四军还没有炮兵,所以陈锐霆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学员,为将来我军建设炮兵做好了准备。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锐霆继续留在华东大地,担任了山东军区参谋处长等职务。鲁南战役胜利后,我军缴获了大批先进装备,陈锐霆也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此后陈锐霆担任了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重点组建我军的榴弹炮兵团。



在济南战役期间,陈锐霆率领的炮兵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他指挥10个炮兵团500余门火炮参加济南战役,开创了我军“利用强大炮火辅以爆破,夺取敌坚固设防和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的先例,是济南战役胜利的功臣之一。

山东解放后,陈锐霆率部继续南下,参加了淮海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立下赫赫战功,是建立新中国的功臣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陈锐霆陆续担任了华东军区炮兵司令员兼南京炮校校长、炮兵参谋长、炮兵副司令员以及炮兵顾问等职务。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



离休之后,陈锐霆依然关心我军的各项建设,尤其是在炮兵建设方面,他积极献言献策,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促进了我军炮兵的正规化与现代化建设。晚年的陈锐霆主要生活在北京,于2010年因病去世,享年104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