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一周】

精选原创新闻合集

3.24—3.30



1

今年798个重大项目,将如何影响千万东莞市民的生活?

南都记者 曾奕静

今年,东莞将投入7854亿元,铺开798个重大建设项目,涵盖基建、民生、产业三大领域,包含交通、教育、医疗、科技等,与你我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它们日后化作产业体系的创新升级,以及市民们日常的顺畅通勤时,这些让你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就是千万市民可感可触的“幸福图景”,也将同步汇聚成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东莞样本”。



2

南都东莞 23 周年特刊:勇挑大梁 跃向新高

南方都市报东莞新闻部

“双万”东莞如何以更加厚实的硬实力担负好经济挑大梁重任?今年一开年,东莞积极作答这一时代命题,一号文件剑指“AI+制造”,二号文聚焦生产性服务业,释放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狠抓经济、凝心聚力、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明确“8+8+4”重点产业,力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新产业发展壮大,超前布局下一代移动通信 (6G)、具身智能、前沿新材料、未来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承载千万人梦想的城市正以“勇挑大梁”之姿“跃向新高”,持续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千万人口与城市蝶变交织成新时代“东莞答卷”。



3

东莞大动作!金融机构“抢驻”

南都记者 梁锦弟

东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标志来了!3月26日,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正式启动,将以“三个高地”建设,高标准打造科技金融集聚区标杆。当天,14家头部机构与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6家金融机构及商协会代表与东莞市金服公司(筹)签署集聚区首批入驻协议。

松山湖是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2024年,松山湖GDP实现两位数增速,正式迈入“千亿园区”行列,一批“小巨人”企业,在松山湖加速成长。如今松山湖启动科技金融集聚区,用金融活水“浇灌”产业雨林,为松山湖“千亿园区再出发”打响第一炮。



4

vivo正式进军机器人赛道,将研发个人和家庭场景产品

南都记者 曾奕静

在今天(3月25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vivo展示了其最新技术成果,包括蓝科技矩阵、混合现实头显和6G领域。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发表演讲时表示,手机行业是中国科技创新的缩影,vivo已正式成立机器人Lab。

该实验室将依托vivo“蓝科技”在AI大模型与影像领域的十年积累,叠加自研混合现实头显积累的实时空间计算能力,聚焦孵化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主攻消费级市场,研发个人和家庭场景的机器人产品。此举旨在让技术走出实验室,回归用户生活并解决痛点。



5

东莞一废品回收站建于居民楼内,离燃气站仅约50米

南都记者 田玲玲

近日,东莞市民在阳光热线问政平台投诉称,东城涡岭商业街“为民废品收购站”违规在居民楼一楼经营,且离兴华燃气东城气站仅约50米,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据了解,多年来,该地居民曾多次投诉为民废品回收站扰民及存在安全隐患。2020年11月-12月,相关政府部门曾表示,要求其“限时搬迁”“协助其物色合适场地搬迁”。但4年多过去了,至今该废品回收站仍未搬迁。





6

东莞一医院违建被罚181万元,当地:将尽快完善用地手续

南都记者 唐国轩

3月中旬,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公示的一则行政处罚显示,东莞中堂医院因为违建被罚款181.95万元。根据该罚单,东莞中堂医院未经依法批准,于1992年起,擅自在东莞市中堂镇中麻路中堂段53号的集体土地上建设医院。

针对违建,3月25日,中堂医院方面表示,行政处罚事项履行到位后,将积极加快推进完善用地手续的各项工作进程,尽快完善用地手续,彻底解决医院地块无合法用地手续的历史遗留问题。



7

养老保险补贴政策调整激起停缴波澜,东莞人社局回应

南都记者 黄芳芳

近日,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东莞市人社局”)与东莞市财政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我市在村(社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员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东人社发〔2025〕9号)。

根据新规,自4月1日起,三类参保人群将停止享受市、镇、村三级补贴,需全额承担养老保险费用。这一政策调整旨在推动年轻劳动力就业,规范参保行为,并与国家养老保险改革相衔接。

这一调整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南都记者采访发现,通知发布后,村民参保意愿显著下降。对此,东莞市人社局回应,将精准推送政策、强化就业帮扶等措施应对此问题。

8

车辆检测弄虚作假,东莞又有5家检测站各被罚40万

南都记者 田玲玲

近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在信用中国(广东·东莞)平台通报称,东莞市华燊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东莞市文华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等5家机动车检测公司,因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各被罚40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罚没金额最高达42.175万元。



整理:南都记者 曾奕静 实习生 刘思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