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教育界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各种名师专家越来越多。看看各名师出场的介绍,一系列的头衔简直令人眼花缭乱,什么省教学能手、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特级教师、省级名师、正高级教师、省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等。可以说,这些人在教育界就是大咖明星,令无数老师高山仰止,崇拜不已!

学生有学霸学神,这些名师专家就是教育界的“师霸、师神”,不但集各种荣誉于一身,地位和待遇之高也令无数老师叹为观止!



那为什么教育界这些年会涌现出这么多“师霸、师神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教育界的很多荣誉都是用荣誉换取的,导致荣誉多的老师越来越多,自然头衔也越来越多。

教育界最奇怪的就是,越是高级的荣誉越需要用荣誉换取。比如要想评省级名师,必须是市级名师,职称也必须是高级教师,同时还要看老师的荣誉证书,因为各校在推荐的时候都是用的积分制,荣誉越多,积分就越高,自然就容易评上。相反如果一个老师啥荣誉也没有,是不可能评什么省级名师的,就算你教学成绩年年第一也没用。

这样的评审标准好处是,被评上的一定是领导心中的优秀教师,毕竟人家荣誉那么多。坏处是导致荣誉越多的老师荣誉越来越多,没有荣誉的老师荣誉越来越少,结局就是荣誉集中在了一部分人身上,甚至是个别人身上,其他老师根本就没有机会。



第二:教育上荣誉的评审和发放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导致荣誉容易集中在某些人的身上。

教育上每年都会发放各种荣誉证书,特别是每年的教师节表彰。但教育上的荣誉和发放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这就导致荣誉的发放和评审并不是那么的公正和公平。

正常情况下老师们发放荣誉应该看教学成绩,但事实是各校并不会完全参照教学成绩发放。因为学校里很多老师并不在教学一线,这样发放对他们也不公平,比如学校的领导、后勤上的老师等等。所以各校对荣誉的发放标准都不同,具体什么标准,其实老师们也不清楚,因为荣誉的发放校长完全不会征求老师们的意见,都是领导商讨后决定的,最后公示一下即可。



第三:职称的评审方式导致荣誉容易集中,特别是有权力的领导。

目前的职称也是导致荣誉容易集中的主要原因,很简单,职称的评审主要看的也是荣誉。

现代职称评审有三大标准:优质课证书、优秀教师证书、课题证书,缺一不可。而这些证书的发放,除了课题需要老师自己去做,其他都是学校发放的。而且领导是和一线老师一起评审的,这就决定了领导肯定有优先权,如果领导缺哪个证书,他肯定会先给自己发放,再给老师们发放。看看各学校,领导基本都评上了高级,可一线老师呢,辛辛苦苦一辈子,可能连一级也没评上。

各个学校,越是职称高的老师荣誉越多,越是荣誉多的老师职称越高,几乎成了一个死循环,一般老师根本就没有机会。

教育上的师霸、师神虽然名号响亮,但真实能力水平却让很多人质疑。

各个行业都有领尖人物,教育上也不例外,那些集各种荣誉于一身的名师就是教育上的领头人,但说实话,这些年领头人真实水平和能力确实很让人怀疑。

首先论教学能力,他们未必比一般教师更好,比如教学成绩方面,很多远不如一线教师;其次,论敬业爱岗师德师风,他们也未必比一线老师好,很多名师常年到处讲课走穴,赚取私利,根本就不怎么上课。最关键的是,他们是教育上工资薪水最高的人,甚至是一线老师的二到三倍,但论贡献,他们真比得上两三个老师的贡献吗?



各行业需要领军人物,但前提是他们确确实实为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些年,教育上一些所谓的名师专家,到处捞取名利,打着教育改革创新的口号,扰乱正常的教育秩序,和他们响亮的名号根本就不匹配!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