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30日讯(记者 王海春)3月30日晚间,碧桂园(02007.HK)公布了2024年年度业绩。
据碧桂园公布的数据,公司2024年实现总收入2528亿元,同比减少37%。截至2024年12月31日,碧桂园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472亿元,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492万平方米。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净损失约351亿元,归属本公司股东应占损失约328亿元;营销及市场推广成本和行政费用约108亿元,同比下降40.2%。
从碧桂园公布的业绩来看,其2024年财报实现大幅减亏,净损失额同比2023年收窄82.5%,利润数据初现筑底迹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仍高达10358亿元,高于总负债金额,净资产仍有513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碧桂园净资产保持为正,传递出关于公司财务状况的积极信号,随着外部市场环境逐步复苏,未来公司重回正常经营轨道仍具备一定基础。
现金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碧桂园共有总现金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受限制现金之和)约298.97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63.62亿元,受限制现金约235.35亿元。该公司披露,公司87.3%的总现金余额以人民币计值,12.7%以美元、港币等其他货币计值。
“2024年依旧是行业充满挑战的一年,尽管整体市场仍面临销售去化低迷、市场信用收紧等挑战,但也看到市场上一些积极信号。在政府促进销售、优化供需、提振信心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助力下,一些核心城市的成交量逐渐回暖。虽然目前行业整体仍存在一定压力,但这些积极信号均预示着行业在经历调整后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碧桂园方面称。
关于债务重组,碧桂园方面表示,公司高度关注债务风险化解工作。2025年年初,其公布了包括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关键条款等一系列进展,在境外债务重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突破。
按碧桂园公布的信息,公司债务重组的目标是最多减少116亿美元债务、将到期时间延长至最多11.5年,以及将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从重组前的每年约6%降低至重组后的每年约2%。若债务重组得以成功落实,该提案将使碧桂园实现大幅去杆化。
对于接下来的发展路径,碧桂园方面透露,公司将重点围绕保交房、稳资债、保经营等方面展开。
“虽然面临着经济和行业周期波动带来的阶段性流动性困难,但公司从未轻言放弃。” 碧桂园方面表示,此前在集团2025年度工作会议上,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即表示,对公司恢复正常经营充满信心。
对于具体的安排,碧桂园方面介绍,“保交房”仍是公司的第一要务,也是短期的主要经营目标。“公司正采用极限收支的运营策略,充分挖潜现有交付资源,通过与主要承建商及供应商协商合理的付款计划,确保双方对项目进度和结算安排保持共识,切实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转。”
据悉,该公司正努力筹集保证项目开发所需支付的资金,尽最大努力做好销售,匹配市场需求制定对应供货计划。同时,进一步加大资产盘活力度;自2022年以来,碧桂园已处置难销类资产及盘活沉淀资金回笼超600亿元。
2023年8月,碧桂园出售了其所持广州亚运城联营项目公司26.67%股权,回笼资金12.92亿元。2024年12月,碧桂园转让持有的长鑫科技1.56%股权,总代价20亿元,拟将出售事项所得款项用作一般营运资金,目前打算主要用于保交楼等项目建设开支。
“稳资债”方面,被碧桂园视为中长期的重要目标。其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债务风险化解,积极主动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探讨包括境外债务的整体重组、债务期限的合理延展以及融资成本的适度下降等多种举措,致力于逐步搭建长期及可持续的、健康的资本结构。
在经营端,碧桂园方面介绍,公司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调节适配市场变化,控制管理费用合理投入。另一方面,公司将紧跟市场实际情况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积极进行市场挖潜工作,匹配市场需求制定对应供货计划,稳定销售价格,保持合理流速,最大化开发类资产价值。“公司会继续致力于维持经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中长期做好资产负债表的主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