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茶碗里的龙井,倒映着勾践的胆气啊。”1954年3月14日晌午,绍兴东湖边的青石板路上,毛泽东抿了口粗瓷碗里的茶汤,手指敲着八仙桌沿对身边人说。坐在下首的谭启龙正把炒蚕豆往主席跟前推了推,听到这话手一抖,豆子撒了两三颗在桌面上——三十年前在永新县放牛时,他何曾想过能陪着领袖在鲁迅故乡谈古论今。

要说这谭启龙啊,还真是块硬骨头。1913年寒冬,江西永新县山坳里的茅草屋刚传出婴儿啼哭,算命先生就摇头说这孩子命犯“三刑”:三岁克父,十岁克母,活不过双十。谁承想这个放牛娃不仅挺过了饥荒战乱,还硬是在革命熔炉里炼成了开国元勋。1928年寒冬,他在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里初露锋芒,带着百十个半大孩子,愣是摸黑端掉了白军两个岗哨。当时才十五岁的少年队长不知道,二十六年后的春天,自己会和最高领袖坐在绍兴街头啃茴香豆。



茶馆老板娘王阿婆至今记得,那天主席穿的灰布中山装肘部还打着补丁。她端着茶壶续水时,听见谭启龙正用江西方言说:“主席,您看这东湖石壁,像不像咱们打游击时的悬崖?”毛泽东闻言大笑,震得茶碗里泛起涟漪。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1935年谭启龙带着三百游击队员,就是靠着湘鄂赣的绝壁深涧,把五千多白军耍得团团转。

可别以为这位省委书记只会打仗。1952年他刚主政浙江,就闹了个大笑话:在杭州灵隐寺调研时,看见和尚们敲木鱼念经,扭头就问秘书“这些同志怎么不参加生产”。等弄明白宗教政策,他连夜请来高僧道歉,后来还给寺院批了二十亩菜地。正是这股子较真劲,让他在绍兴改造中硬是把臭水沟横流的西小河,整成了能划乌篷船的景观河道。



茶馆里那张八仙桌,现如今摆在绍兴革命博物馆里。桌腿上有道寸把长的裂痕,是当年警卫员失手碰的。据说谭启龙当时说了句“破家值万贯”,让本来紧张的小战士瞬间红了眼眶。这话他可不是随便说的,1943年反扫荡时,警卫员为保护他牺牲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政委,俺家那三间瓦房......”



要说主席为什么特别看重谭启龙,看看孟良崮战役就知道。1947年5月那场恶战,华野一纵顶着飞机大炮强攻520高地。战士们看见政委拎着盒子炮冲在头里,棉袄都被弹片刮成了絮。后来炊事班老刘说,谭政委冲锋前总爱摸左胸口袋——那里头揣着他娘留下的半块银锁,早被子弹打成了月牙形。

茶馆谈话后的第七个年头,杭州饭店发生了件趣事。正在接待外宾的谭启龙,突然撇下客人冲进后厨。原来他发现菜单上有道“宋嫂鱼羹”,定价居然要五块钱。“鲁迅先生小说里的孔乙己,当年在咸亨酒店也不过吃个茴香豆!”他硬是盯着把价格改到三块五,还自掏腰包请厨师吃了顿酒。这事儿传到中南海,据说总理都笑说“这个谭启龙,较真起来像块硌牙的蚕豆”。



晚年的谭启龙在成都定居,书房里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两样东西:东湖茶馆的旧茶碗,还有张泛黄的作战地图。有次孙子问他:“爷爷,您这辈子最得意的是啥?”老头儿摸着茶碗上的裂璺,眯眼想了半天:“54年那天,我给主席续了七回茶,他碗底的茶叶沫子都没舍得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