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高温、蚊虫肆虐、废墟下微弱的求救声——这是缅甸曼德勒震后72小时的残酷缩影。一场7.9级地震让这座翡翠之都瞬间崩塌,而更令人揪心的是,一群中国商人正面临护照被埋、药物短缺的双重绝境。有人徒手扒开碎石救人,有人睡在马路旁等待未知的救援,这场天灾背后,是跨国救援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
【1】“逃出几分钟后,整栋楼塌了”:中国商人的生死瞬间
“窗户框就是我们的生命线。”回忆起地震瞬间,翡翠商人李成(化名)仍心有余悸。3月28日缅甸“拜佛节”当天,曼德勒Win Star酒店在强震中倾斜坍塌。住在三楼的他和同伴们用窗框搭出一条临时通道,光着脚爬向安全区域。刚逃到空地,身后的大楼轰然倒塌,行李、护照全被掩埋。
像李成这样的中国商人不在少数。Win Star酒店紧邻全球最大翡翠市场,长期居住着大量中国从业者。地震中,有人跳楼逃生摔断腿,有人被困电梯徒手掰开闸门。更残酷的是,部分被埋者至今还能接到微信电话,但重型设备短缺,救援全靠徒手搬石。
跨国经商群体的安全风险常被忽视,这次地震暴露了海外华人在突发灾难中的脆弱性——没有护照寸步难行,甚至连临时避难都成难题。)
【2】高温下的疫病倒计时:一瓶消炎药比翡翠更珍贵
曼德勒40℃的烈日下,灾民们挤在路边输液、席地而眠。当地华人麦子(化名)收留了6名受伤同胞,但更多人无处可去。“市场有菜却没电做饭,消炎药早就抢空了。”他无奈道。
更严峻的是霍乱、登革热疫情已开始蔓延。中国救援队全员服用霍乱疫苗进场,但灾区医疗资源近乎枯竭。一位医疗志愿者透露:“伤口感染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只是被碎石划伤,现在却高烧不退。”
据世卫组织统计,震后72小时是疫病暴发关键期,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因水源污染导致的腹泻病例激增300%。
【3】“没有护照,连撤离都成奢望”:身份困局下的自救
“现在去仰光要过检查站,没护照可能被当成偷渡者。”林杰(化名)的困境代表了许多人。部分持有护照的华人已乘大巴前往仰光准备回国,而证件被埋者连酒店都无法入住,只能靠华人社团接济。
中国驻缅使领馆已启动应急机制,但面对余震频发、交通中断的灾区,救援进度缓慢。公羊救援队队员描述:“43℃高温下连续作业,队友们搬着搬着就晕倒了。”截至发稿,仍有3名华人被深埋,救援因次生火灾被迫暂停。
类似困境在近年土耳其、摩洛哥地震中同样出现,凸显全球应急体系中“身份认证”环节的漏洞,电子护照备份或成未来方向。)
结尾:
当翡翠市场被夷为平地,财富瞬间化为乌有,活下去成了唯一目标。这场灾难不仅考验着缅甸的应急能力,更让海外华人群体意识到:在异国他乡,一本护照的重量,可能比翡翠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