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春季的到来,华盛顿与布鲁塞尔的外交圈正被一个看似荒诞却暗含深意的议题所搅动: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能否在其承诺的复活节(4月20日)前终结持续超三年的俄乌战争?

这个被媒体戏称为“复活节奇迹”的设想,实则折射出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裂变。从基辅街头的防空洞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走廊,从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到华盛顿的国会山,各方势力正在这场复杂博弈中重新校准立场。

特朗普团队自2025年1月入主白宫后,便展现出颠覆传统外交范式的行事风格。美国国务院的官员们不止一次地向欧洲盟国透露,美国已制定“90天停火路线图”,核心目标是在复活节前实现俄乌全面停火。

这项代号“橄榄枝行动”的计划包含三个递进层次:通过冻结能源制裁换取俄罗斯暂停攻势,以切断军援施压乌克兰接受谈判,最终促成顿巴斯地区的“中立化”安排。

为实现这个目标,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两项突破性举措。其一是重启美俄领导人直通热线,据《华尔街日报》披露,继2月12日通话之后,3月18日特朗普与普京又进行了长达近2个半小时的通话。



准备接受俄罗斯开价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双方同意俄乌同时放弃袭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提议,且同意将迅速努力实现全面停火,最终结束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

其二是策动乌克兰政权更迭,3月21号美国《政治报》就曾报道称,特朗普的亲信正与乌克兰反对派人士秘密磋商,着重讨论乌克兰能否快速举行总统选举。

这种“双轨并行”的套路显露出特朗普式外交的精髓——将商业谈判中的极限施压移植到国际危机处理中。

但白宫的激进方案在国会遭遇强烈反弹。民主党众议员丹尼尔·戈德曼表示特朗普停止对乌援助是“非法的”,并称“这种做法太荒谬了,太可笑了,太幼稚,太丢人”。

毕竟从白宫到国会山,美国政界依然有许多坚定的反俄人士认为将乌克兰作为牺牲品换取美欧与俄罗斯的暂时和解是致命的妥协。



俄乌是主角,乌克兰只是主菜

对他们来说,其他任何事都可以商量,但唯有“反对俄罗斯”是重要的政治正确。

坚决反对特朗普的民主党参议员舒默更是在社交媒体直言:“用乌克兰主权做交易筹码,这将成为美国外交史上最黑暗的篇章。”这种美国版的府院之争使得特朗普的停火计划始终笼罩在“违宪”危机阴影之下。

当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将推出他的“复活节和平方案”,试图在5月9日,即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这一天促成停火时,比民主党人更加感到不安的就是美国的北约盟友们。

他们最为恼火的是,自己为了支援乌克兰付出了巨大代价,并且根据美国的要求还在不断地加码援助,结果事到如今自己反而成了被卖了还帮人数钱的个?

有朝一日,“俄罗斯威胁”卷土重来之际,美国可以退到大西洋对岸去,但北约的欧洲成员国们可都在俄罗斯的家门口,搬不走也跑不掉。



贝尔伯克访问乌克兰

作为首当其冲的国家,德国外长贝尔伯克随后在记者会上直言:“欧洲的安全架构不能建立在美国总统的突发奇想之上。”

这位女外长的表态揭开了跨大西洋联盟的深层裂痕,正如3月6日欧盟关于俄乌冲突特别峰会的公报宣称的:“俄乌冲突对欧盟构成了生存挑战,欧洲必须更加负责地处理自身防务问题。”

看起来,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反应更具建设性。他在爱丽舍宫召集德、意、西等国领导人举行紧急峰会,提出“欧洲安全契约”替代方案。

该方案计划在2025年6月前组建由法军主导的5万人快速反应部队,并建立每年300亿欧元的共同防务基金。

更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委员会正秘密推进“乌克兰特别加入程序”,拟通过放宽农业和司法改革标准,为战后乌克兰融入欧洲提供快速通道。



目前欧盟成了乌克兰最大支柱

这种战略觉醒背后是惨痛的经济代价。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能源危机已造成欧洲企业外流资本累计达4200亿欧元,例如德国巴斯夫集团就在中国湛江投资了100亿欧元新建生产基地,相当于五个特斯拉超级工厂的投资规模。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闭门会议中抱怨:“我们的工业体系正在为美国的地缘政治冒险买单。”这种经济压力与安全焦虑的共振正促使欧洲起码在明面上加速摆脱对美依赖。

尽管美国在所谓的“促成俄乌和谈”问题上与欧洲盟友们矛盾重重,前线的情况则显示出:目前俄乌双方差不多都已经打不动了。

在乌克兰东部前线,这场持续了37个月的拉锯战已演变为一场吞噬生命的绞肉机。赫尔松地区的战地医院记录显示,2025年1-2月收治的伤员中,70%是由FPV自杀式无人机和集束弹药造成的复合伤。

残酷的战场现实正消解着双方军人的意志,俄军虽控制着顿涅茨克78%的区域,但日均推进速度已从2024年夏天的2.3公里降至0.8公里;乌军尽管在哈尔科夫方向发动了三次反击,但始终未能突破俄军纵深防御体系。



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

持续三年的战争除了造成数以百万计的伤亡,对两国社会的影响更是巨大,在民众中间弥漫着厌战情绪,如何在现状下尽可能体面地结束战争成了俄乌政府的当务之急。

在3月12日美乌两国代表在吉达的磋商中,双方已经讨论了这场战争将如何永久结束的实质性细节,以及乌方将获得什么样的长期安全和繁荣保障。

但缺少俄罗斯的和谈不啻空中楼阁,战争双方核心分歧依然尖锐,作为接触的前提条件,莫斯科坚持将克里米亚主权问题排除在谈判议程之外,而基辅则要求俄军必须退回至2022年2月24日前的控制线。

战场之外的舆论战同样激烈。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曾经公布录音证据,显示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官员讨论在敖德萨制造“化学污染事件”以嫁祸乌军。

作为回应,俄罗斯国防部展示了截获的乌军作战指令,其中明确要求炮兵部队“优先打击民用基础设施以削弱敌方战争潜力”。这些相互指控不仅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更使得任何停火协议都面临巨大的道义风险。



这梁子是解不开了

谁也不知道,休战的另一方是不是躲在灌木丛后面厉兵秣马,准备发起下一轮更加猛烈的攻势。

距离4月20日仅剩三周之际,各方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当众发生激烈争吵之后,美国政府已暂停向乌克兰运送美国军事援助,明确所有目前尚未运入乌克兰的美国武器将被暂停运。

五角大楼发言人解释称这是“为促进谈判创造必要环境”,但基辅方面愤怒指责此举是“对侵略者的变相奖励”。

在莫斯科,普京的智囊团正进行着精密的得失计算。包括总统助理帕特鲁舍夫在内的一些高层官员此前多次向媒体吹风,俄方可以接受以当前接触线为基础实现临时停火,但前提是西方解除对俄央行3000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的冻结。

这个要价显然触碰了欧盟底线,德国财政部估算,若同意该条件将导致欧元区面临至少800亿欧元的通胀压力。



美国正对泽连斯基失去耐心

此刻最戏剧性的变量来自乌克兰国内政局。3月22日,美国中东特使威特科夫就十分露骨地说:“他们已经同意,乌克兰将举行选举。我认为泽连斯基正在尽他最大的努力,但他处境非常、非常艰难。”

在威特科夫的言论中,他认为泽连斯基“不是经由选举产生的”总统,因此“不能签署任何条约”,而且一旦举行大选泽连斯基将毫无疑问地败选下台。

这位大使先生似乎已经忘记,就在大半年之前的2024年6月13日,美国还与乌克兰签订了有效期10年的安全协议,承诺对乌提供长期支持。

站在复活节的门槛回望,这场停火博弈实质上是国际秩序重构的缩影。特朗普政府看似鲁莽的外交突袭,实则是基于对全球力量对比的现实判断。

当美国GDP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约30%降至2023年的约26%,战略收缩已成为无可奈何的选择。而欧洲的集体觉醒,则标志着后冷战时代“美主欧从”模式走向终结。



普京似乎胜券在握

可以说,从各方的分歧和立场来看,特朗普的“复活节停火”方案和当选总统前抛出的“24小时实现俄乌停火”差不多,充其量只不过是共和党政府的又一次商业炒作而已。

站在更宏大的历史维度,即便复活节停火最终未能实现,这场博弈本身已深刻改变了国际政治的行为逻辑。

当核威慑、能源武器化、人工智能作战系统等新型战略工具不断突破传统规则,人类社会正站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

或许正如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前的预言:“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某个时间节点的奇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