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斯正式开启为期2天的菲律宾之行,官方说法是“强化美菲军事合作”,其实鼓动菲律宾继续在南海与中国“死磕”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为达到这一目的,赫格塞斯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会见时许下两个重要承诺,一、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承诺“坚如磐石”;二、承诺在菲律宾北部部署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NMESIS)。



应该说赫格塞斯对马科斯的两个承诺个个“剑指中国”,要知道为遏制中国,也为菲律宾在南海“撑腰”,美前国防部长奥斯汀和现任防长赫格塞斯重新解释了《防御条约》,将条约覆盖南海及其附近岛礁,甚至包括坐滩在仁爱礁上的那艘破船,而1975年时任美国务卿基辛格曾公开表示南海岛礁不适用于《防御条约》。

再说4月份即将部署的NMESIS系统,其一次可发射两枚射程200公里的NSM导弹,靠着红外成像和GPS导航玩"甩手镖"战术,发射后还能自动锁定目标,绕开防空系统的拦截!

按美军的说法,一旦NMESIS系统和“堤丰” 系统配合,可轻松掐住巴士海峡和南海的咽喉要道,还能在台海或南海擦枪走火时,用导弹"蜂群"战术给中国航母和两栖舰队“放血”。



很显然,赫格塞斯就是想通过两个承诺进一步绑定菲律宾,让菲律宾充当美国在南海遏制中国的排头兵,甚至炮灰。

为进一步取得菲律宾的信任,赫格塞斯还玩弄政治操弄,在文件和声明中故意将南海称为“西菲律宾海”。这不是普通外交辞令的调整,2012年菲律宾单方面将南海改为“西菲律宾海”,现在被美国高官在正式场合反复使用,其目的是通过重塑地理称谓,悄然构建有利于盟友的主权叙事。

这还不算完。为壮大菲律宾在南海军事势力,美国有意将日本纳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框架,条约第四、五条规定,加入条约中的任何一方,若领土或领地、管辖岛屿的领土或领地及航海器或飞行器,遭到武装攻击,另一方将采取行动,共同应对危险。



这就意味着日本一旦加入条约,菲律宾一旦与中国在仁爱礁、黄岩岛发生摩擦,甚至爆发激烈冲突,日本有可能参与进来,这无疑将南海问题复杂化和国际化!而这恰恰是美国希望看到的。

日本似乎有意在南海问题上大做文章!据日本媒体27日发布的一则消息,日本首相石破茂计划4月下旬访问菲律滨,目前日本方面与菲律宾正就出访行程展开协调。有日本专家表示,日本石破茂延续往届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笼络东南亚国家,推进日菲“准同盟”关系,而针对的重要对象就是中国。

对于美国对菲律宾的承诺和拉拢日本的做法,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一针见血的指出:“美国在背弃盟友方面保持着令人瞠目结舌的记录。”这绝不是我方故意“污蔑”美国,在最近闹得沸沸扬扬俄乌和谈问题上,美国显然是出卖了乌克兰的。

另外《防御条约》中存在一个“法律症结”,因为里面还规定“军事行动还需要通过且符合本国法律程序”,届时美国国会若不允许武力介入南海问题,那菲律宾、日本将成为“冤大头”!



除了上述口头承诺,美国正积极武装菲律宾,提升菲律宾士兵作战能力。4月下旬启动的南海联合军演,集结了包括日、澳、英在内的八国军事力量,1.6万兵力规模远超往届。

值得注意的是,演习内容特意安排了实弹击沉退役军舰的环节,这种极具象征意义的安排,与其说是展示作战能力,不如说是刻意营造对华威慑的心理攻势。

菲律宾当局显然误判了形势的严峻性。马科斯政府将赌注押在多国联军身上,幻想借助外部力量改变南海现状。但现实情况是,这些远道而来的军事力量既缺乏长期驻守的意愿,也受制于各自国家的战略考量。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虽参与演习,但其军事投入始终框定在有限范围内,这种各怀心思的"联盟"注定难以形成有效合力。



事实上,就在赫格塞斯访问菲律宾的同一天,南部战区便在南海启动“南海巡航”,针对的对象就是美日菲的“军事演习”。据悉南部战区出动了2 架轰 - 6K 轰炸机和054A 护卫舰 “三亚” 舰和052D 驱逐舰、056A 轻型护卫舰及海警船等多艘舰船。

其中轰 - 6K 轰炸机在黄岩岛上空巡航,携带的长剑 - 10 巡航导弹覆盖美日菲舰艇及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与此同时,南部战区不仅在永暑礁等岛礁有雷达阵列,海底有声呐监测网络,还有空警-500预警机的全域监控,中国已构建起立体化的战场感知体系。这种"静默威慑"远比耀武扬威的联合军演更具实质威胁,使得任何闯入南海的军舰都暴露在实时监控之下。



结果呢?声势浩大的美日菲联合军演在行动上异常谨慎,不敢越雷池半分。据悉美军舰艇始终在菲律宾近海活动,距离黄岩岛远远超过 100 公里,也不曾未进入中国九段线。

需要指出的是,历史经验表明,将主权争议国际化往往适得其反。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结局已证明,外部势力的介入非但未能动摇中国立场,反而加速了中国岛礁建设的进程。如今菲律宾重蹈覆辙,可能再次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原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