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台报道播出了湖北武汉部分医院、药店、药贩子与参保人进行违规“医保取现”的调查报道。目前,记者从武汉方面了解到,武汉市新洲区5家基层医疗机构涉嫌使用“回流药”的相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已被立案调查。
“回流药”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有的有效成分不足,有的是过期药、变质药等,都严重损害患者健康。
国家医保局针对“回流药”现象表示,国家医保局用一年时间,基本构建起了药品追溯码数据体系。国家四部委已经发文,从今年7月1日起,医保药品卖药必扫码,买药先验码。必须有码,必须扫码,无码医保不结算。
药品追溯码是什么?如何通过追溯码发现“回流药”、药品被“串换”销售等线索?
药品追溯码是什么?
与商品码有什么区别?
药品追溯码是药品的“电子身份证”,通常由一系列数字、字母和(或)符号组成,标识在药品包装盒的显著位置,是每一盒药品从生产出厂时就被赋予的唯一身份标签。
药品追溯码主要有三个特点——
具有唯一性。每一盒药品都有唯一的追溯码,不同盒药的追溯码各不相同;正如每个人都有唯一的身份证号码,不同人的身份证号码各不相同。
应用于“最小包装单元”。药品的每个“最小包装单元”都有各自唯一的追溯码,确保每个“最小包装单元”药品的生产、销售路径都可查询、可追溯。
具有大数据效应。目前,医保部门正在大力推进药品追溯码采集、应用工作。医保部门采集的追溯码数据越全面、越丰富、越完整,追溯码发挥的效用就越大。
△根据药品的不同包装,追溯码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大码、中码和小码。扫描小码,就可以追溯每盒药品的来源和流向,实现全链条溯源。
药品追溯码和商品码的区别
从形态上看——
追溯码印刷或粘贴在药品包装盒上,通常由数字、字母和(或)符号组成,一般为标识有“药品追溯码”字样的20位数字。
商品码印刷在药品包装盒上,常见的是“69”开头,由13位数字组成的条形码。
从功能用途上来讲——
药品追溯码主要用于药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全程监管,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假药、回流药和串换销售;
商品码主要用于商品的基本信息管理,帮助识别商品的基本属性,但不涉及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详细信息。
如何通过追溯码发现
“回流药”、药品被“串换”销售等线索?
按照有关药品和医保管理规定,一盒药品卖给患者后,就不能再被卖给别的患者,只能卖一次,因此,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最终销售扫码的记录。若存在多次终端结算扫码记录,则该药品就可能是“回流药”或是被串换销售。
近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发布活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正式上线!通过该功能,只需扫描药盒上药品追溯码,即可获取详细的药品销售信息,了解药品的“前世今生”。
首先,请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安装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点击APP,点击首页“我的”,注册或登录账号即可进行下一步查询。
登录后,即可在首页中部左侧,看见“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标签,点击进入,就能查询药品销售信息。
查询的结果将分为三种情况——
情况一:未查询到该产品销售信息
界面如提示“未查询到该产品销售信息”,则说明该药品销售机构未按要求将追溯信息上传至医保信息平台,患者可以要求该药品销售机构出示药品来源单据,以确保药品安全和来源渠道合法。
情况二:查询到1次医保药品/耗材销售信息
界面如提示“查询到1次药品/耗材销售信息”并显示该追溯码对应的药品通用名、商品名、规格、生产企业、数据更新时间等信息,此情况说明药品来源属于正常合法渠道,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情况三:查询到多次销售信息
界面如提示“查询到多次医保药品/耗材销售信息”并显示出最近几次的销售记录,该情况说明被查询产品涉嫌多次销售,群众可依据此信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要求,向销售此药品的定点医药机构索赔。
普通消费者该如何利用追溯码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广大医保参保人购药时请牢记以下步骤,用好药品追溯码,可以及时发现“回流药”等违法行为,维护自己的权益:
保留医院的结算单或者药店的购药发票。鉴于购药发票大多是热敏纸,字迹很容易消失,建议在发票上的药名后,用黑色字迹中性笔标注上该药品的追溯码,手机拍照留存。
药吃完后,把药盒上带有追溯码的部分连同药盒正面剪下留存。
吃不完或者过期不能吃的药,一定不能整盒扔掉,不仅要把药盒剪角,而且要把内部成板的药物剪开,防止被不法分子捡到后转卖。
一旦发现自己所购医保药品的追溯码与国家医保局发布的重复追溯码信息相同,或者医保APP上提示您药品追溯码有疑问,用剪下来的包含追溯码的部分药盒,连同留存的发票或发票照片,到购药的医院或者药店去沟通并获取解释,对确认的违法行为可以依法主张惩罚性赔偿。
卖药必扫码,买药先验码!
原标题:《买药先验码!一文教你如何识别“回流药”》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