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据查实,他在辽宁任职期间,收受贿赂57万多元。

但张国光牵涉的事情远不止于此。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三位被开除党籍的省长,他被爆出是三年前震惊全国的沈阳“慕马案”背后的关键人物。被判处死缓的“慕马案”首犯慕绥新和马向东,都是张国光一手提拔起来的。



张国光出生于1945年,辽宁人。他毕业于北京航空工业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工作。他从基层工人做起,一步步升到了党委书记的位置。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提倡实现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全国各地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张国光因为有文化、有技术、有文凭,赶上了这股热潮,仕途一帆风顺,晋升的很快。

1998年1月,张国光当选为辽宁省省长。在任省长后,他很小心谨慎,许多见不得人的事情都不敢公开干了。

表面上,张国光是个清廉的人,从不接受下属送礼,也不怎么与别人来往。为了打造好名声,他经常组织写作班子,以自己的名义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给自己塑造“知识型领导干部”的形象。



可是背地里,他利用职务便利,为不法商人刘爱党在获取银行贷款和承揽装修工程方面谋取利益,收受了大量贿款。

张国光很善于伪装。他曾下令机关干部和家属谁也不许炒股票,但是实际上,他的妻子李某炒股票炒得红红火火,还借丈夫的权力“购买”了许多原始股。对于家人的行为,张国光心知肚明,但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有时候,妻子求他给别人办事,他也大开“绿灯”。正因如此,彼时沈阳市许多领导干部都懂得走“夫人路线”,搞“感情投资”,通过张国光的家人送钱买官。

后来轰动一时的贪官慕绥新、马向东,都是在张国光的提拔下上位的。



在张国光、慕绥新等人的影响下,当地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风气很盛,形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正因如此,张国光在当地的口碑很差,坊间一度流传着他“为官一任,带坏一方”的说法。

1998年下半年,“慕马案”震惊全国,沈阳市大量官员因腐败被拉下马。张国光如惊弓之鸟,因为他心里最清楚,自己和慕绥新、马向东之间有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

不过此时,他的仕途之路还没有走到终点。

张国光在辽宁当省长的那几年,正值辽宁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关键时期。当时有很多本地的干部群众,都希望张省长能出面找中央争取支持、解决问题。



可是张国光从来不去。他认为这些事情吃力不讨好,对自己升官也没用处,凭什么费那么大的力?就这么凑合着干就行了。仅就这一方面来讲,他不仅是个贪官,还是个碌碌无为的庸官。

2001年,张国光当选为湖北省省长。次年2月,他在湖北省反腐败抓源头工作会上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属下贪污、腐败、徇私枉法,除了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外,也要追究直接领导人的责任。

张国光自己是个典型的“官迷”,到处跑官要官,还提拔了不少错误的官员。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大会上大喊“用人失误失察要追究领导责任”,实在是讽刺至极。也许他说这番话的时候,还没有预料到自己的下场。

彼时,“慕马案”余波不息,处在上游的张国光,实际上已很难全身而退。慕绥新、马向东落马后,刘爱党在接受中纪委调查时,交代了向张国光行贿的犯罪事实。



至此,张国光的仕途走到了终点。

2004年2月中央纪委公布了张国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决定给予开除党籍处分。从位高权重、春风得意到身陷囹圄、身败名裂,张国光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 方向,最终走向犯罪深渊,自毁前程,教训深刻。

参考资料:“慕马案”的关键和背后人物张国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