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3月29日凌晨,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再度响起枪声。在一场聚会中,枪击突如其来,2名年轻人倒在血泊中,4人身受重伤,受害者的年龄都在16到21岁之间。警方赶到现场时,目睹30至40名青少年尖叫着逃离,现场混乱如战场。而这不是新闻头条的意外,而是美国现实的日常。



年轻人、派对、深夜、枪击——这四个词已经在美国社会形成了病态循环。塔科马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几乎每一周,美国的某个州、某个城市都在经历同样的场景:本应属于青春与欢笑的聚会,最后被枪声终结。鲜血、恐惧、碎裂的玻璃、躲藏在角落的孩子,成为所谓“自由国家”的日常画面。

这就是“美式自由”的另一面: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成为枪口下的牺牲品。

然而,最讽刺的是,美国政客仍在世界舞台上大谈“人权”“民主”,口口声声批评别国“压迫民众”,却对自己国内的枪支暴力横行、青少年频繁中弹保持沉默甚至纵容。他们每一次面对枪击事件,都在复读机般地“表达悲痛”“慰问家庭”“呼吁团结”,但真正该做的——控枪立法,始终停留在“讨论阶段”。

数据显示,仅2024年前三个月,美国就已发生超过100起造成3人以上伤亡的大规模枪击事件。而今年死于枪击的青少年人数,早已超过其他发达国家的全年总和。这种惨状若出现在任何一个“非西方国家”,恐怕美国政客早已高呼“人道危机”,甚至不惜出兵“干预”。但当问题发生在本国,他们却表现得出奇冷漠,仿佛这些死亡只是数据,而不是活生生的生命。



这不仅是枪支泛滥的问题,更是体制病灶的集中体现。在美国,政治早已被利益集团绑架,尤其是拥有强大游说能力的全国步枪协会(NRA),他们是美国控枪立法的最大绊脚石。他们的逻辑荒谬至极:更多人持枪才能制止枪击。但现实早已无数次证明,这种逻辑只会让枪支更泛滥,让冲突更暴力,让街头更危险。

塔科马的悲剧再一次提醒世界:这个号称“自由灯塔”的国家,早已无法保护自己最年轻的生命。16岁到21岁,本该是追梦的年纪,却在派对中被子弹打断人生。这不是天灾,这是政策选择的后果,是国家机器失职的代价。

而在国际层面,美国仍在以“人权审判官”的姿态,对他国指指点点。他们谴责他国“不民主”“不自由”,试图以“价值观外交”迫使世界服从。但请问,一个连自己孩子都无法保护的国家,有何资格教育他人?一个用枪声伴随青春的国家,有何脸面谈“人道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向来对外输出战争、对内容忍枪击。他们向他国输出武器,却无法阻止自己街头的枪口;他们以“反恐”名义入侵中东,却对校园枪击充耳不闻。他们在联合国大谈和平,却让和平在自家校园和社区变成奢望。

而真正的恐怖主义,不一定来自远方的极端组织,更多时候,它就潜伏在邻居家的壁橱里,在毫无监管的枪店里,在某个不安少年心中——只需一把枪和一场情绪爆炸,塔科马式的悲剧便会再次上演。

这场持续蔓延的枪支灾难,也揭露了“自由”一词在美国语境下的扭曲——自由变成了枪的自由,而不是活着的自由;变成了枪店的利润,而不是孩子的安全;变成了权贵的玩物,而不是人民的保障。这个国家早已让“自由”沦为一种特权,一种暴力资本的包装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