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美俄单方面就乌克兰问题达成协议的事情,几乎搅得欧洲天翻地覆。强权政治的“经典再现”,也让不少国家暗自害怕。而如今,吵了1个多月要防务自主的欧洲人,突然开始作死。要集结20万大军入乌,这要搞不好,中国人恐怕就要见证一段重要的历史节点了。
综合《参考消息》和“央视”的消息,美俄会谈之后,相关共识带来的地区冲突强度降温并未实现。相反,因为欧盟国家的火上浇油,对抗进一步升级。布鲁塞尔正在尝试代替美国,提供对乌军事援助任务。近期访问乌克兰的欧洲多国领导人已经许诺,会向乌克兰提供至少150亿欧元的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欧盟正在讨论组建“快反部队”,从情报、武器、资金和特种作战等方面,全方位对乌克兰提供支持。英国首相斯塔默甚至和来自20多个国家的高级军事官员有过一场会议,讨论安排部队进入乌克兰“维和”。并许诺,英国空军愿意给予参与行动的地面部队空中掩护。具体这支部队应该是多大的规模,欧洲尚未决定。不过英媒《泰晤士报》则提到,有消息人士透露,大概是1万的规模。当然,英国也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斯塔默这是在“吹牛”,纯粹政治作秀。
有一说一,欧洲人这一波搞的动静,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我们就不去讨论这件事情,究竟会不会落地。单纯就这个“声音”传出来,就可能带来2方面的直接影响。一方面来说,是刺激了俄乌冲突的延续。原本已经有点想放弃挣扎的泽连斯基,重新获得了一批外部支持,必然又要“头铁”,继续和俄罗斯耗下去。此前美俄达成的关于“不袭击能源设施”的共识,恐怕要在这一波“头铁”里面化为乌有,和谈之路遥遥无期。
而另一方面,欧洲主要几个大国对乌克兰的支持,核心源自于构建一个反俄的“战后安全保障框架”,这就必定带来一个现实矛盾,即欧洲需要保证乌克兰的主权,确保有打着“维和”名义的欧洲联军入驻。而后者,恰恰是俄罗斯明确表明的“红线”。当初就是因为乌克兰想加入北约,俄罗斯要确保“缓冲区”,这才有了现在的俄乌冲突。你欧洲人现在又安排战后驻军,那这仗不是白打了?两帮人根本谈不到一块去。
而且,很要命的是,欧洲很有可能为了所谓的“防务自主”,打肿脸充胖子,强行派遣一支部队入乌,装作“欧洲可以不需要美国”的样子。但这就很可能升级成俄欧之间的矛盾升级,甚至是战术打击,尤其是基于明斯克协议的事情,俄欧已经很难有什么互信存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搞不好,中国人就很可能见证重大历史节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