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缅甸发生7.9级地震。缅甸国家管委会新闻信息组3月29日下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8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已造成该国所有受灾地区1007人死亡、2389人受伤,另有30人失踪。
距离震中17.2公里的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市受灾严重。根据缅甸国家管委会新闻组3月29日的通报,强震造成曼德勒地区1591栋房屋、670座寺庙、60所学校、3座桥梁和290座佛塔被损毁。
地震突袭:高楼晃如树枝,路面起伏如波浪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在曼德勒市做日用品批发生意的华人黎艺夕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回忆起3月28日下午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仍心有余悸。
“当时我正从酒店出发去见一位客户,突然,脚下的柏油路像海浪一样起伏,远处的高楼摇晃得像风中的树枝。我第一次觉得死亡可能近在咫尺。”
黎艺夕描述,3月28日第一波剧烈震动过后,当地电力系统几乎瞬间瘫痪,网络也随之中断,许多人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此后,接连不断的余震让本已残破的建筑彻底倒塌,进一步加剧了灾情。
“第一次地震后,很多建筑已经移位错位,随后6.4级的余震直接把这些建筑摧毁。”黎艺夕说。截至目前,曼德勒市已发生近20次余震,虽震级有所降低,但灾民仍不敢回到屋内,不少人被迫露宿街头。“很多人还活着,只是无法与外界联系。”
3月28日,缅甸7.9级地震发生后,缅甸曼德勒市内房屋倒塌,许多建筑遭破坏。黎艺夕/摄
余震不断,基础设施瘫痪
由于地震破坏严重,曼德勒机场跑道受损,通往仰光的主要道路上的桥梁也遭到破坏,导致很多人被困当地。同时,电力供应依旧不稳定,部分地区依赖发电机供电,许多居民只能靠“蹭电”为手机充电,以便与外界保持联系。
黎艺夕告诉记者,他已连续两晚露宿街头。“很多人都在河边铺上毯子,或者在街头找个地方过夜。我找了一张长椅睡觉,但蚊子太多,只能把脚塞进塑料袋里。”
曼德勒最大玉石交易市场对面的体育场空地,如今已成为灾民临时避难所。这里聚集了大量华人及当地居民,白天烈日当头,人们只能寻找阴凉处暂避。
3月29日晚,缅甸曼德勒市,强震发生后,在河边避难过夜的灾民。黎艺夕/摄
救援受限,物资短缺
目前,灾区面临严重的物资短缺,食物、饮用水和帐篷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尽管部分社会人士和酒店免费提供米饭、粉丝和饮用水,这种援助却难以长期维持。目前,曼德勒白天气温高达40℃,酷热难耐,缺乏食物和水让许多灾民变得更加虚弱。
“我今天早晨来吃早餐的地方蹭电充手机,随后和朋友一起去救援现场帮忙。”黎艺夕透露,虽然部分民众自发参与救援,但由于缺乏组织和专业设备,救援效率极低。此外,当地重型救援机械严重短缺,救援进展极为缓慢。
更令人担心的是,由于医院遭到破坏,医疗资源紧张,有人被迫在露天环境下接受手术,卫生条件极其恶劣。
3月30日上午,缅甸曼德勒市,强震发生后,在体育场空地避难生活的灾民。黎艺夕/摄
“许多房屋倒塌,短时间内无法重建。”黎艺夕认为,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灾民的基本生存需求。食物和饮用水仍然是最急需的物资,帐篷的需求也极为迫切。“如果能提供食物和水,那是最实在的帮助。”黎艺夕说,“目前好心人提供的免费食物和水不可能持续太久,在高温环境下,灾民们挨饿受渴的状况会越来越严重。”
随着时间推移,灾区的救援和恢复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国际社会的援助,或将成为缅甸震后救灾的重要支撑。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