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美军双航母的中东与亚太困境

作为美国海军力量象征的杜鲁门号航母,如今在红海北部却表现得格外小心。它在这个区域徘徊不定,始终保持在胡塞武装导弹射程之外,对胡塞控制区实施谨慎的空中打击。



胡塞武装所配备的反舰导弹,就像一把悬挂在杜鲁门号头顶的利剑,使得这艘巨舰行动起来缩手缩脚。

因此,五角大楼迅速派遣另一艘航母——卡尔文森号前往中东增援。卡尔文森号的任务十分明确且充满挑战,那就是为杜鲁门号解围,并应对胡塞武装日益增强的反舰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威胁。



随着胡塞武装活动的增加,红海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胡塞武装击沉了7艘商船,导致红海航运量下降了60%。

这不仅威胁到了地区安全,还对全球贸易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美军而言,拦截胡塞武装的导弹同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一枚“标准-2”导弹的价格高达210万美元,这无疑加重了美军的财政压力。与此同时,卡尔文森号航母的弹药库中装满了反辐射导弹,目标直指伊朗的雷达站,预示着潜在冲突可能随时爆发。

就在卡尔文森号匆忙赶往中东的时候,一个意外事件发生在亚太地区。当卡尔文森号刚刚进入东海时,就遭遇了俄军伊尔-38N反潜机的一次大胆接近。

信息来源:环球军事+





这架装有四台螺旋桨的老式飞机,竟然轻松突破了卡尔文森号的防空系统,并在航母甲板上空超低空飞行。

这一举动就像是在美军眼皮底下进行了一场大胆的挑衅。两架紧急升空的F-35C战机只能在一旁监视,无法采取任何有效行动。



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军事行动,更像是精心设计的战略牵制。俄军的目的很明显:拖延卡尔文森号前往中东的时间,并趁机探测美军核潜艇的动向。

这次事件并非偶然。3月25日,中俄伊三国刚刚在波斯湾完成联合军演,仅仅三天后,俄军便对卡尔文森号采取了行动,时间上的巧合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



与此同时,中国的福建舰正在进行第七次海试,其航线正对着卡尔文森号。而东海舰队的电子侦察船也全程“围观”了美军的尴尬处境,甚至连航母甲板上的锈迹都清晰可见。

这一系列事件,仿佛揭开了美军霸权背后的脆弱面纱。伊尔-38N成功无视美军的电磁干扰并精准定位卡尔文森号,证明了美军的电子战能力并非完美无缺。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架老式螺旋桨飞机竟能戏弄一艘10万吨级的航母,这让所谓的“航母神话”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重要的是,从西太平洋到红海,跨越13000公里的距离,美军不得不东挪西凑,双航母疲于奔命,凸显出其全球兵力部署的捉襟见肘。美军在中东和亚太地区同时面临挑战,其战略资源的分配效率受到了严峻考验。



背后的原因包括长期战略透支、技术短板以及盟友关系的裂痕。在未来国际局势中,美军需要重新调整战略部署,以应对来自中俄的挑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