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五年,房地产市场是降温了,汽车市场却伴随着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进程如火如荼发展起来,新车换旧车的速度如火箭般起飞,以至于房子、车子都不保值,网络上因为房子降价而业主去维权的新闻频发,因为车辆贬值而去维权的却没那么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近几年,房子、车子的贬值速度有多快呢?速度可惊人!
以车子为例,2025年款1.5T的北京奔驰C260L 4Matic运动版,入手指导价价格是37W,10万公里行驶后,车辆出售仅剩25W价值,贬值率=1-保值率=1-25/37=32%!车主转手则意味着亏损12万。
以房子为例,2015年开盘发售的南宁市华润二十四城,最高价飙升到了24000元/㎡,10年后的2025年,价格回落到了12000元/㎡,贬值率为1-12000/24000=50%!假设户型面积为125㎡,则高位入手时的房子总价是3000000元,而腰斩后的出售价为1500000元。跌去一半。
从跌去价值来看,房子跌去的价值几乎是车辆跌去价值的10倍。从贷款周期来看,房贷最长可为30年,车贷一般为3年。这就产生了一个现象,疫情之后,房贷月供还不上的业主摆烂了,干脆让房子给法院、银行查封回收;也有一部分业主堵在楼盘营销中心的门口拉起横幅维权,要求房地产开发商退还降价后的差价,从而弥补房子账面价值跌去造成的「损失」,尽管房子没转让没出手用于自住没什么损失,但高位接盘入坑带来的坏处就是为开发商/银行/政府多打很多年工还贷的亏损心理却是显而易见的。
从可移动性来说,车子是动产,房子是不动产,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
大宗耐用消费品
我觉得国人对大宗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和消费认知有个误区,就是认为车子只会越开越旧越不好用,以至于车辆贬值理所当然;而房子却像黄金一样「情比金坚」耐用永不褪色,就应该永恒价保。
其实他们不理解,所谓买房,购置的不过是房地产开发商从政府出让的土地使用权上建起来的附属建筑物70年的使用权。实际上,房子作为钢筋水泥混凝土,一样会变旧、变差、变得不耐用,墙漆脱落、天花漏水就是佐证之一,预期70年的使用寿命不一定达得到。这种预期认知的偏差,一方面是自从2011年以来大陆房地产的暴涨和经济火热有关,以至于群众预期认知是,房子只能涨不能跌,至少是价格保持平稳。
换言之,无论是房子还是车子,都是人类制造的工业品,是一种可交易可流动的商品。本质还是一种产品。既然作为产品,那必然就会有使用寿命的附带属性,从而带来了折旧的概念,也就是相较于新车新房,使用过的车、房其使用价值相较于全新状况是需要打折扣的,使用价值打折扣,根据使用价值来定价的市场价值也必然要打折扣;另外,假设车辆拥有20年的强制报废年限,房子拥有70年的产权使用年限,车房在市场上流通得越久,新人接盘入手后可使用时间就变得越短(离年限越近),也就是说,任何使用过的车房,贬值是必然的,降价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已经高位入坑的消费者,不要再去做什么「维权」行动的蠢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