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 空间(ID:fhkj666666)
本文已获得授权
距离2025年4月13日大阪·关西世博会开幕还剩下不到20天的时间,这届世博会却因为“主场馆坍塌”“天价厕所”“预算失控”“展馆烂尾”等负面话题频频上热搜。
55年前的1970年大阪世博会,以“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为主题,以一系列先锋理念震撼世界,成为日本战后复兴的象征。
日本原本希望能复制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盛会经济”模式,看来注定事与愿违。
时隔55年的两届世博会,似乎折射出两个日本。
建设中的2025年大阪世博会园区(图源:NIKKEI)
2025年大阪世博会设定的主题是“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但日本市民们却对世博会意兴阑珊,时不时还会传出世博会无法成功举办的悲观预测,本届世博会仿佛是一面映照出此时日本经济发展停滞与低迷的镜子。
01
2025年大阪世博会
当“匠人精神”沦为“豆腐渣工程”
作为2025年大阪世博会的核心建筑,由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的“环形大回廊”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全球最大木制建筑”。
“大回廊”的灵感源自日本的传统工法,占地6万平方米,是本次世博会的中心活动场域及主要通道,所有的场馆都被围绕在里面。
2025年大阪世博会园区建筑效果图(图源:Sou Fujimoto Architects)
这一设计一经公布便引发两极评价。
藤本壮介的设计初衷是强调环保,该建筑使用的木材68%来自日本本土,其余来自北欧可持续林场,可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可是现实却充满讽刺,木材的防火与耐久性如何保障都成了问题,日本传统木结构虽美,但面对潮湿的海风,专家预言木材可能很快会发霉腐朽,建筑寿命恐怕到不了20年。
2025年大阪世博会园区建筑效果图(图源:Sou Fujimoto Architects)
没想到“大回廊”还没建好,就因护岸工程缺陷突发局部坍塌。
官方将责任推给“风浪超预期”,但建筑专家致命硬伤:护岸未采用混凝土加固,也不建防波堤,仅以沙土堆砌对抗海浪,设计抗压能力甚至无法承受日常风浪。这暴露了日本建筑行业质量控制能力的衰退。
2025年大阪世博会园区建筑出现坍塌事故(图源:NIKKEI)
世博会的高额预算也遭到了质疑,从最开始的1230亿日元飙升至2350亿日元,增幅达1.9倍。尤其是耗资2亿日元(约900万人民币)的“极简厕所”被日本网友称为“史上最贵木棚”,这种“为理念牺牲功能”的设计,实在无法让人买账。
建成的世博会园区厕所鸟瞰图,这样的厕所,值不值2亿日元?(图源:公众号“日本设计小站”)
世博会园区厕所效果图(图源:GROUP事务所)
世博会园区厕所效果图(图源:Aki Hamada Architects)
大阪世博会各个国家馆的建设也不顺利,原定于2025年1月前完成验收的47个自建展馆,截至3月初仅8座完工,墨西哥、俄罗斯等8国因施工拖延和成本过高宣布退展。
建设中的2025年大阪世博会园区(图源:NIKKEI)
之前公布的那些精彩的展馆设计,不知还能否兑现。
奥地利国家馆,以“奥地利:构建未来”为主题,一个大型木质螺旋雕塑,象征着奥地利的音乐旅程,也强调了可持续性和互动性。
奥地利国家馆效果图(图源:BWM Designers & Architects)
卡塔尔国家馆由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与卡塔尔博物馆合作完成,设计灵感源于卡塔尔和日本的传统工艺,设计方案采用复杂的木结构和象征传统航海文化的白色材料。
卡塔尔国家馆效果图(图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沙特阿拉伯馆由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设计,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沙特村落的有机形态,同时采用了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使用了太阳能技术和低碳材料,强调了可持续性。
沙特阿拉伯馆效果图(图源:福斯特建筑事务所)
北欧馆汇集了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等国的建筑,使用木材建造,采用了传统的木材防腐技术,其结构设计便于拆卸和重复使用。
北欧馆效果图(图源:AMDL CIRCLE)
在世博会的一片混乱中,中国馆的主体钢结构在国内预组装后运抵大阪,成为最早竣工的展馆之一。
中国馆以“中华书简”为设计核心,建筑外形汲取中国传统书简长卷的意象,巧妙融合竹子、汉字、书卷三个主要元素,既呈现了“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又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
中国馆效果图(图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馆内部也延续书简长卷的设计脉络,层层递进的展示空间象征文明演进的过程,从历史走向未来。
中国馆模型(图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02
1970年大阪世博会
曾经我们已活在了未来
1970年大阪世博会以“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为主题,这届世博会的展馆展示了包括预制框架、拉伸结构、充气穹顶、新陈代谢和太空旅行等诸多建筑和城市实验,成为有史以来最具先锋性的集中建筑展示之一。整个园区像是科幻片中外星球上的城市,在视觉上呈现出太空与高度工业文明的幻想,至今让人难忘。
1970年大阪世博会鸟瞰(图源:公众号 “世博会博物馆”)
建筑师丹下健三为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园区规划提出了“树状”的设计构想。同时,他以冈本太郎为该届世博会设计的著名建筑“太阳塔”为中心,建造了“节日广场”,以及延伸至各个区域的步道。
“节日广场”是钢骨空间网架结构,长290米、宽110米,近300米长的屋顶当时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钢结构建筑。
节日广场(图源:Archdaily)
新陈代谢派也在1970年大阪世博会上正式亮相。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矶崎新、菊竹清训、槙文彦等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新陈代谢”理论,将生物学的新陈代谢理念应用到城市和建筑上,为应对日本人口密度过高的压力,提出了一种能够不断生长和适应的建筑结构。
黑川纪章设计的Takara Beautilion展馆便体现了“新陈代谢”的理念,以弯曲金属钢管作为骨架,它们彼此交叉成十字形,在钢管之间安置一个个立方体空间,整个十字金属骨架中安置方形胶囊舱,而这些方舱可以被灵活拆卸或游移。
黑川纪章设计的Takara Beautilion展馆(图源:Archdaily)
同样出自黑川纪章之手的东芝IHI展馆,三角形钢板拼接组合的桁架结构支撑住中心的椭圆球体,如同在会场中张牙舞爪的“野兽”。
黑川纪章设计的东芝IHI展馆(图源:Archdaily)
菊竹清训设计的世博塔,几个球形舱体被架空,由钢管和铸钢球节点支撑,世博塔提供了鸟瞰整个世博园区的至高点,看起来十分轻盈,充满未来感。
世博塔(图源:Archdaily)
与此同时,新陈代谢运动的代表作品——黑川纪章的代表作中银胶囊塔于1970年开始兴建。尽管这座承载着日本建筑界狂想巅峰的建筑已经被拆除,但今天,人们已经越来越接受“城市如同一个生命体”的概念。
中银胶囊塔(图源:Archdaily)
日本建筑师村田丰和结构工程师川口卫设计的日本富士馆,也以其特殊的充气梁式拱结构和特殊的形态震惊了世界。
日本富士馆(图源:公众号 “世博会博物馆”)
美国馆采用了美国国家航天局1967年开发的技术——一种大跨度的缆绳增强充气薄膜结构。美国馆展示的阿波罗11号飞船带回的月岩,吸引了无数参观者,当时,世博会让众多参观者切实感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光明未来。
大阪世博会美国馆(图源:公众号 “世博会博物馆”)
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成了一场现代建筑的实验场,日本建筑从此开始走上世界舞台,并最终确立起日本当代建筑和日本建筑师的国际地位。
03
或许
是时候对日本设计“祛魅”了
日本设计,曾一度被捧上神坛,成为“东方美学天花板”。
无论是无印良品的极简哲学,还是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仍保留传统的日式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且成熟的美学体系,日本建筑师更是在这些年里狂揽9座普利兹克奖。
然而本届大阪世博会的“塌房”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日本设计的光环是否正在褪去?
建筑师安藤忠雄将含蓄、极简、留白的东方建筑推向了国际,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东方美学热潮(图源:https://www.tadao-ando.com,摄影:荒木经惟)
日本一直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在最近也被打脸。
隈研吾的知名作品,建于2000年的木制建筑马头广重美术馆,出现了发霉破损的情况,屋顶的木材几乎全部腐烂,维修成本为3亿日元。
有建筑评论家进行评论说,隈研吾当年使用的木材和方法都不对,他把不能直接接触雨水的木材用在了外面,也没有采用足够的防水措施。
马头广重美术馆(图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马头广重美术馆出现了腐烂现象(图源:https://www.fnn.jp/)
这些教训在警示我们:任何文化符号一旦被神化,便会掩盖其背后的系统性问题。好的设计必须扎根于真实的需求,而非悬浮于虚空的理念。
随着近些年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增强,很多人也对日本设计“祛魅”了,毕竟像日本建筑、枯山水、极简理念等许多被贴上“日式”标签的文化符号与设计理念,实则根植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土壤。
(图源:unsplash)
当“工匠精神”“侘寂美学”等理念成为溢价的标签,今天的日本设计,已到了必须直面时代叩问的时刻。
结语
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是“未来”的起点,2025年的大阪世博会却成为“问题”的集合。
“祛魅”并非否定日本文化创造力,而是打破“日式美学天生优越”的滤镜。
公共不再盲目崇拜明星建筑师的光环,转而用更理性的眼光审视设计的价值,我们尊重日本设计的成果,也应重拾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最后,由衷希望本届世博会能顺利举行。
参考资料
《相隔55年,两个世博会折射两个日本》(《环球时报》,作者:日本媒体人田中和久,翻译:徐伟信)
《大阪世博会“塌了”?距开幕不到一个月,“坍塌”“展馆烂尾”“天价厕所”话题上热搜》(公众号“青年建筑”)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凤凰空间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