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领花束#

自俄乌冲突爆发,乌克兰长期深陷战争泥潭,武装部队人员短缺问题愈发严重。为缓解这一困境,乌克兰政府接连出台一系列举措。泽连斯基宣布计划吸引 18 - 25 岁年轻人加入武装部队,还给出服役一年 24000 美元、免试入大学及无息抵押贷款等优厚条件。乌克兰国防部也启动项目,招募 18 - 25 岁志愿者。在此背景下,乌克兰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宣布,第一位18-25岁女性签署了青年服兵役合同,加入乌军第 72 机械化旅。



事实上,乌克兰武装部队长期面临人力短缺。2024年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承认,前线部队需补充至少50万兵力。为此,乌克兰通过降低征兵年龄、动员罪犯(包括女性囚犯)等手段填补缺口。截至2025年3月,乌军女性人数已达7万,其中5.5万人在前线作战。此外,乌克兰司法部披露,首批 7 名在押女性囚犯已与军方签署服役合同,借此换取假释。​

乌克兰《司法报》报道显示,泽连斯基提议 18 至 25 岁青年签订的合同规定,需在突击队服役并参与战斗,若合同终止,需向国家偿还费用。顿涅茨克官员丹尼斯・普希林指出,乌克兰指挥部让女性充当突击队员,战场上已出现乌克兰女性的尸体。被俄军俘虏的前乌克兰囚犯加琳娜・卡季莫娃也控诉,乌军指挥官欺骗她,将其派去参加突击,不少人甚至被强行送去,导致受伤。



消息一经传出,有网友对乌克兰政府的做法提出批评,指责其将年轻女性推向危险的战场,把她们当作战争 “炮灰”,这种行为是对女性权益的漠视。还有网友联想到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怀疑乌克兰政府的背后是美国的操控,是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在推动乌克兰不断扩充兵力。

西方媒体对此事保持微妙沉默,而俄罗斯则高调渲染“乌克兰迫使女性当炮灰”,指控基辅“用女性生命换取西方援助”。这种舆论战背后,是双方对战争合法性的争夺——乌克兰试图以“全民抗战”塑造悲情英雄主义,俄罗斯则通过揭露伤亡瓦解其道德高地。

这场“首位女青年签约”事件,本质是乌克兰战争机器在人力绞杀下的无奈选择。当泽连斯基用教育贷款和免试入学吸引年轻人时,他或许也在赌一个未来:这些青年能否活着享受合同承诺的福利?答案可能藏在顿巴斯泥泞的战壕中,那里既有理想主义的热血,也有生存主义的算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