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特朗普“封口费”案判决结果出炉,其上诉举动再次搅动美国政坛风云。这一事件引发多方关注,也促使美国内部矛盾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希拉里表态、美防长或被罢免以及美代表为中方正名等一系列事件,让国际政治格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特朗普(资料图)

当地时间2025年1月10日,美国纽约州高等法院法官裁定特朗普“封口费”案中34项罪名成立,但因处于总统权力过渡重要阶段,特朗普被无条件释放。1月29日,特朗普对该判决提起上诉。“封口费”案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夕开始,女演员斯托米・丹尼尔斯计划曝光与特朗普的婚外情,特朗普指示私人律师迈克尔・科恩支付13万美元“封口费”。之后特朗普伪造商业记录报销这笔款项。2018年科恩承认相关罪名入狱,纽约检察官办公室也开始对特朗普展开调查。2023年3月30日,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刑事起诉的前总统。如今判决已定,特朗普却不愿接受,上诉行为无疑会使这一案件持续发酵,进一步撕裂美国社会的政治共识。

希拉里在竞选活动中发表对中国强硬言论,她称希望看到中国和平崛起,但同时强调中国军力增长迅速,所建军事设施威胁到与美国有条约的国家,还指责中国试图通过黑客手段窃取美国商业秘密、国防蓝图及政府信息。作为曾经的美国首席外交官,希拉里此番言论极不慎重。从美国大选规律来看,竞选人对选情没把握或临近大选时,常拿中国问题博眼球。希拉里此举意在利用中美关系热点,如南海、网络问题,来忽悠美国选民选票,其背后反映出美国部分政客将中国视为政治工具,试图通过抹黑中国来获取政治利益。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防长一职变动频繁,此前特朗普在2020年11月9日就曾解除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的职务。近期又有传闻称现任防长可能被罢免。若这一传闻成真,将是美国军事高层的重大变动。美国国防政策可能因此面临调整,在海外军事行动、军事战略布局等方面,都可能出现新的变化。防长作为军事决策核心人物之一,其变动背后往往是美国内部政治势力的博弈,不同政治派别对军事权力的掌控和国防战略的方向存在分歧。

在诸多美国政客对中国恶意抹黑的大环境下,有美国代表站出来为中方正名。这一现象值得关注,说明在美国内部并非所有人都被错误的对华舆论所左右。部分理性人士认识到中国发展并非如一些政客所描述的那样,中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积极承担责任。这也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存在分裂,一部分政客基于政治私利制造对华敌意,而另一部分有识之士则希望客观看待中国,维护中美正常交往关系。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封口费”案让其面临政治声誉受损风险,却仍凭借上诉继续搅动局势。希拉里强硬表态暴露美国部分政客在大选期间操弄对华议题的丑陋行径。美防长或被罢免传闻预示美国军事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美代表为中方正名则体现美国内部对华态度的撕裂。这些事件交织在一起,不仅影响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也对国际政治格局尤其是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美国需要摒弃偏见,以理性、客观态度看待中国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