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海南作家崽崽推出著作《我们的三六巷》,该书以海南海口水洪村三六巷为故事发起地,背景设定在海南建省前后。十万闯海人在海南掀起“下海”浪潮,很多外地人身无分文毅然上岛,因为他们相信海南遍地都可以“搞钱”,本地人与外地人在海南这片热土交汇,海南经济呈现出光怪陆离的一面。
事实证明,很多企业家从海南这片热土赚到第一桶金。在粗放型经济发展之中,海南的野蛮生长犯下很多错误。个体缴纳一笔昂贵的学费之后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而海南承担这一切。
本书依然可以窥探当年经济热潮之下海南所发生的大小事。
3月29日,下雨,海甸岛二东路的人民东里,这是一条老街坊道路,被淹
2013年,海南建省25周年。该书被改编为电影《三六巷》,以三六巷人吉仔,一个初生懵懂的少年视角,讲述闯海人“可惜娘”的故事。吉仔受益于这个得体大方、敢打敢拼、三观很正的“可惜娘”,他的爱更多出于敬畏。这更像是一种明喻,新生省会城市为了寻求更大发展空前,不得不择良木而栖。该剧爱情戏份重,创业打拼内容省略不少,相对小说就很拉垮。
2025年,海南迎来发展历史上第三次重大节点,自贸港建设封关之年。从自贸港建设宣布到如今一步步封关运营,随着政策解读及执行落地,民众的狂热趋于平静。或许,一切都没有当初过度解读的那么美好,而如今海南迎难而上的势头,带给海南的想象空间也没有那么不堪。在一张白纸上书写蓝图,只有脚踏实地把狂热劲化为行动,或许这是弥补短板的最好方式。
在这个节点翻看这本书,抱着“以史为鉴”的目的,还是发现几个有意义的话题,这是本书的价值体现。
01
海南人的性格
海南人随遇而安、乐观豁达、包容性极强。
海南形容生活的安逸,随地插根木棍,都能散做一片绿意。在外地人眼中,海南人几乎每天都在喝茶,他们大把的时间花在闲聊,这样安逸的生活会让他们忘掉诗和远方,每一天与世无争活在当下。
在《三六巷》书中,闯海人“可惜娘”光鲜亮丽,但是很多人身无分文,空手套白狼。海口三六巷人让他们提前入住,赚钱了再交房租,吉仔的母亲更是让租客“可惜娘”一起过来吃饭。试问,全国的房客,有谁做到海南人这样大度?
后来,“可惜娘”遭遇打胎,与男友分道扬镳,吉仔爱上了这个身世不清的“可惜娘”,母亲第一反应:捡到这样一个宝,我的儿子是否配得上?
三六巷人抱着学习的心态,不拘泥世俗,并非唯金钱至上,海南人没有过重的礼俗包袱,他们追求的是思维和眼界的拓宽,能够放下身段去学习。
海南人看到外地人赚钱之后,他们的心态是“别人坐轿,我们抬轿”,甘愿为红花配绿叶,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所以,海南人不排外,如果说海南排斥外地人,那么他一定冒充海南人身份。
随着新生代的海南人与土著之间交互越来越多,会说海南话的一代越来越少,他们视野开阔之后,谁又能想干抬轿的苦力活?
02
闯海人的发家密码
每一次海南重大政策宣布的时候,海南房价率先启动。现在的海口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过去房地产泡沫留下的影子。在滨海大道少年宫旁边,有一个不温不火的商场叫做生生国际百货,这就是一个烂尾楼装修而成,光鲜的商场依然掩盖不了背后一栋高楼的继续烂尾。可见当年的烂尾楼存量有多大。
在《三六巷》当中, “可惜娘”花三万块买了一块土地(基本上到处找人借钱,租客找房东借钱,自己去炒地皮,这能想么),倒卖之后据说赚了一百万。而这也成为闯海人的第一桶金。本书也略微做了提及,三六巷六哥参与倒卖汽车指标,被追责之后,款项被追回,后面他依然倒卖粮油,从事房地产开发等行业,但是路走歪了,生意场上遭遇“三角债”,这才卷入命案。
在海南建省之初,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海南作为经济特区享受特殊政策,包括进口商品免税等优惠。
政策有了,很多人就钻了政策的漏洞,这其中发生最大事件就是海南汽车走私事件。有关系户弄到一张批文,倒卖一辆汽车就可以赚一万元。全岛陷入魔怔,汽车像潮水一样进入海南,流向大陆市场,数量高达十万辆,该案一度震惊全国。当时的主政官员雷宇受到严重处罚,被下降到广东一个农业县任副书记。后来,在“汽车走私案”清查中发现,雷宇个人从未倒过一辆汽车,受贿过一分钱。海南建省三十周年的时候,海南日报采访过雷宇,理由是“海南人民想念他”。
汽车走私,房地产泡沫,这些都是当年轰动海南大事件。快钱来的太快,钱就不会值钱,于是很多人都会在海口过上声色犬马的生活,于是海口的夜总会服务当年都在全国都能排上前。
以炒带来的经济繁荣很显然没法支撑经济的长远发展,只会让经济发展走入畸形模式。如今,很多人期待海南开放博彩业,为海南经济发展再添一把火,这可能么?
03
珍惜为地域写作的作品
每一地方都应该有作家专注地域性写作,早期刘恒《贫嘴张大民》写出了北京胡同的普通人狡黠乐观的一面,这是底层人的生活法则,道出一代北京人的辛酸历程;陈忠实《白鹿原》写农场宗法文慧及社会变革,《繁华》写出上海弄堂的琐碎的一面,以及时代变革之下的人物命运。人物的命运只有放置时代背景之下才会显得立体生动。
《我们的三六巷》当中的人物跨度事件不太长,缺少时间跨度,人物的性格单一很多。相反,电影《三六巷》却是以一个成功的吉仔衣锦还乡的模样追寻三六巷,跨度有了,受限剧本张力,人物形象依然没有撑起来。
为什么海南人要读,大概这里面海南话应用恰到好处,直抵海南人的性格率真一面。这也算作语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容易引发共鸣。
如果想追寻海南建省之年发生了什么,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