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乌克兰哈尔科夫地区,一处警示标志上写着:“危险,地雷!”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综合编译 张昊天

在一些急于提升军力的欧洲国家看来,某些诞生于上世纪的国际军备控制机制已然不合时宜。作为把守北约“东大门”的成员国,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近日联合宣布了一个可能带来连锁反应的决定:退出1997年订立的《杀伤人员地雷公约》(即《渥太华公约》)。

据比利时“欧洲新闻”网站报道,《渥太华公约》禁止签约国生产、拥有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主要理由是这类武器“对平民构成持续威胁”。此前,除美国以外的北约国家都签署了该条约,但现在,俄乌冲突带来的地缘局势紧张导致上述4国改弦易辙。

在联合声明中,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的国防部长表示,鉴于来自俄罗斯的威胁显著增加,给予各国军队“灵活性和选择自由”对保卫北约东翼至关重要;通过退出《渥太华公约》,4国发出了“决心动用一切手段自卫”的信号。声明还提到,4国仍然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包括在战时保护平民。

宣布退出《渥太华公约》的同时,波兰政府公布了加速生产包括地雷在内的军用装备的计划。波兰国防部副部长贝伊达在接受波兰RMF电台采访时表示,波兰需要几十万、上百万枚地雷,才能有效保护东部边境。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军方人士也强调,退出该条约是4国向“共同建立波罗的海防线”迈出的重要一步。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这4个国家在积极援助乌克兰的同时上调了军费开支,目标是将GDP的5%用于国防。这一比例大大高于北约内部的最低标准2%。积极采购武器的同时,波罗的海三国去年还达成一项协议,准备斥资6000万欧元,在边境地区建造至少600个堡垒,组成一条坚固的防线,防范假想敌的突然袭击。

外界认为,4国联手退出《渥太华公约》,引起的连锁反应不容低估。芬兰可能是下一个退出这一机制的国家。英国路透社援引芬兰议会国防委员会主席尤卡·科普拉的话说,冲突持续越久,军队越需要简单的武器,4国的举动“良好且明智”。芬兰国防部长哈卡宁早先透露,芬兰研究俄乌双方的实战案例后发现,大规模布雷是行之有效的战术。接下来,芬兰还会考虑退出2008年的《集束弹药公约》。

据非政府组织“地雷监测器”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近70个国家和地区受到约1.1亿枚地雷影响;这些地雷在被引爆前处于休眠状态,能够在地下隐藏多年。2023年,全球至少有5757人触雷身亡或受伤,其中多数是平民。乌克兰是地雷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受国内法规限制,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还需要半年左右才能完全摆脱《渥太华公约》的约束。身为这一军控机制的推动者,加拿大前外交部长阿克斯沃西在接受加拿大新闻社采访时警告说,这4个国家退出该条约“或将加速全球秩序的瓦解”,甚至成为一系列军备控制和裁军机制崩溃的起点。

阿克斯沃西表示,他已经联合人道主义组织致信加拿大外交部门,要求采取行动维系《渥太华公约》,以免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颠覆来之不易的军控成果,让世界变得更危险且充满不确定性。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