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毛主席做出了一项惊人的举措,那就是对调了全国11大军区中的8位军区司令员,这一决定迅速引起国内外的轰动,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猜测和怀疑,人们纷纷探讨这一决策的背后动机和影响。



这次调动牵涉到了8个军区的重要领导人物,毕竟在八大军区在设立后,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调整”,福州军区的司令员韩先楚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面对韩先楚的质疑,毛主席没有发火,而是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听完主席的话后,韩先楚立刻领会了其中深意,坚决执行了中央军委的命令,前往兰州军区任职。

因为调动不是一件小事,毛主席为什么做出对调司令员的决策呢?他又是如何用例子说服了韩先楚呢?



这项决策毛主席是经过多方考虑后做出的,当时毛主席身体状况已不如以前,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八个军区司令员的工作能力,主席都是非常认可的。但他们长期在一个岗位上任职,主席担心会形成局限性思维,甚至导致负面情绪而形成小团体,这样会对国家不利。

毛主席担心自己离世后,八大军区可能陷入混乱之中,八个军区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因此这个问题必须慎重处理,毛主席特地找邓公商讨此事,邓公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巧妙的将毛主席面前的杯子与自己的杯子对调,寓意已经非常明显了,毛主席看到后释怀的大笑,两人是想到一块去了。

在1973年12月的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八大军区进行对调的决议,并强调了长期在特定地方长期工作,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和影响,因此这次调动势在必行不能拖延。



毛主席还在会议上介绍了邓小平,并表示他是自己召回的参谋长,希望大家以后听取他的意见,不出意料在周总理宣布了对调名单后,八个军区的司令都感到惊讶,其实毛主席心里也清楚,这项决定一旦公布,必然引发不少人的不满情绪。

在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特意找来八个军区的司令,告知他们要尽快走马上任,想听听他们的看法,由于决定突然,军区司令们都没有心理准备,特别是韩先楚,他需要从福州调到兰州,这个中间距离的跨度太大了,令他难以接受。

毛主席理解了他们的反应,也非常理解了他们的困难,因为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因此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这个变化。



毛主席后来亲自找韩先楚谈话,他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调动问题,而是询问了韩先楚的身体状况,韩先楚如实汇报了身体状况,接着毛主席谈及自己的身体情况不是很好,前几天牙疼的厉害,医生要给他拔牙然后再给补牙,毛主席询问韩先楚这个牙到底要不要补?

毛主席想通过补牙告诉韩先楚,面对新中国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补救,聪明的韩先楚当然理解毛主席的意思,立即接受了调动命令,前往兰州就任。



在之后的工作中,他不顾沙尘暴和严寒,到边防线视察工作,经过他的努力,完善了兰州军区的防御体系,一生成就斐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