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护航编队在亚丁湾等海域执行任务时,若近距离观察胡塞武装对美军航母的袭击行动:3月16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发布消息称,为保护美国利益,启动大规模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的行动;3月17-18日,为了回应对胡塞武装控制区的野蛮轰炸,也门胡塞武装部队用两枚巡航导弹和两架无人机对位于红海北部的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母发动三次攻击。还用一枚导弹和四架无人机攻击了一艘美国驱逐舰;3月29日,据美国海军研究所援引美国中央司令部的消息称,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打击群已离开美国关岛基地前往中东;

通过观察胡塞武装打击美国航母打击群,中国可以得到“非对称作战”的实战验证和数据:胡塞武装运用单价不足千美元的无人机与改装导弹实施蜂群攻击,迫使造价超百亿美元的美军航母战斗群启动"密集阵"近防系统(射速4500发/分钟)和"标准"系列导弹(单发成本400万美元)—为解放军验证"低成本消耗高端防御"理论提供实时数据。2022年美海军报告显示,拦截1枚亚音速导弹需耗费3-4枚拦截弹。



胡塞武装简陋的、缺少体系支撑的“无人机与无人艇”集群通过民用导航信号+光学制导的复合引导模式,突破传统电子战系统的预设频段压制策略。这种"去中心化"指挥架构启示解放军需加强AI自主决策系统研发,目前中国电科38所已展示蜂群无人机自主避障技术;



胡塞武装将岸基反舰导弹(如"圣城-3"射程2000公里)、水下爆炸装置与无人艇结合,形成立体封锁网。这与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中强调的"空海潜天电网"六维作战体系高度契合,特别是无人装备部署密度与响应速度的实战参数具有参考价值。



曼德海峡最窄处仅29公里的天然地理瓶颈,被转化为"海上游击战"的理想战场。类似场景对解放军研究台海、南海等特定海域的战场建设具有启示意义,特别是在民船识别、航道管控等方面;



尽管美军“哈里•杜鲁门”号航母搭载几十架舰载机(含F-35C),但在非战争状态下难以对非国家行为体实施全面打击。这印证了解放军"体系破击战"理论的合理性——通过打击关键节点而非全面对抗瓦解对手作战体系;



胡塞武装以"支持巴勒斯坦"为道义旗帜实施封锁,美军则以"航行自由"为名军事介入。这种"合法性争夺"为中国在类似场景中运用国际法提供了参照,如中国海警法第22条对"无害通过"的界定实践。



实战当中,美军"杜威"号驱逐舰使用ODIN激光系统(60千瓦级)拦截胡塞武装无人机的战例,凸显定向能武器在反蜂群作战中的重要性。中国航天科工集团2023年公开展示的"寂静狩猎者"激光系统(输出功率30千瓦)需进一步提升功率密度;



商船加装角反射器伪装军舰的案例,倒逼目标识别算法从依赖雷达信号特征向多源信息融合转型。中国电科14所研制的舰载综合射频系统,正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提升复杂电磁环境下目标识别准确率;

这些观察数据将通过"三海联动"机制(东海、南海、亚丁湾)反馈至解放军联合作战学院,最终融入新修订的《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纲要》:中国船舶集团2024年下水的500吨级”虎鲸”无人导弹艇,已具备与有人舰队协同作战能力,标志着相关技术进入实战化阶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