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法国外交部长巴罗在北京会晤,双方握手寒暄,讨论了多项议题。

在这场会谈之外,一封特殊的“请柬”引发外界关注——法国总统马克龙向37个国家发出邀请,要一起派兵到乌克兰“维和”......

法国外长访华

3月27日至28日,法国欧洲和外交部长巴罗应邀访问中国。

抵达北京后,他便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展开会谈,双方围绕中法关系以及经贸、国际局势等议题交换了意见。

巴罗在会谈中明确表示,法国主张通过对话来解决贸易分歧,尤其希望在欧中经贸问题上加强沟通。

事实上,巴罗此行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关于法国干邑白兰地的关税问题。

2023年10月,欧盟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此举引发了中方的反制措施——对欧洲进口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调查。

而法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干邑白兰地生产国和出口国,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

对于法国酒业来说,中国市场举足轻重,不仅是主要消费市场之一,而且许多知名品牌在中国都有广泛的分销渠道。

因此,巴罗此次访华,显然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放法国一马。

在会谈结束后,王毅外长透露,今年中法两国将举办三场高层对话,涉及战略、经济财金以及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

这一安排表明,尽管存在贸易争端,但两国仍致力于深化合作,并寻求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保持稳定关系。

除了经济和贸易议题,巴罗还在访问期间,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参观即将于今年6月落成的“中法人文交流空间”。

他在面向师生发表演讲时,回顾了中法两国长期的交往历程,强调两国关系的重要性。

他还提出,2025年双方合作的重点将聚焦于三个方面:共同推动国际危机的解决、促进人文交流以及应对全球挑战。

可见,巴罗此方,是带着合作的意图来的。

巴罗的另一层意图

据有关人士分析,巴罗此次访华,除了推动中法经贸合作之外,还带着另一项重要议程——与俄乌战争相关的诉求。

近年来,俄乌冲突持续发酵,欧美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法国,始终在推动更强硬的对俄政策,而此次巴罗访华,或许也包含了试探中国态度的意味。

在巴罗访华之前,美俄之间刚刚完成了两轮高规格会谈。

2月1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等高级官员进行了直接对话。

这是自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以来,美俄之间最高层级的一次接触,其核心目标是推动停火谈判,符合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方向。

紧接着,3月23日至25日,美俄双方在利雅得再次展开磋商。

白宫在会后罕见地表达了乐观态度,表示谈判进展顺利,预计很快会有“向好的声明”。

特朗普政府的意图十分明确,即推动俄乌停战,从而让美国能够集中精力应对其他“挑战”。

与美国的立场不同,欧盟内部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更加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分裂的。

一方面,欧盟一些成员国希望尽早结束冲突,避免欧洲继续深陷战争泥潭;但另一方面,法国、英国等国却始终在推动对乌军事支持,甚至在讨论派遣地面部队的问题。

法国总统马克龙尤为积极,不仅多次公开表态支持向乌克兰派兵,还推动建立一个“联合维和部队”,甚至向37个国家发出邀请,希望形成“志愿者联盟”在乌克兰展开军事部署。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巴罗此行或许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贸易争端,还可能肩负了更深层次的外交任务——希望借助中国的影响力,在乌克兰问题上获得一定支持。

事实上,就在巴罗访华的同时,马克龙在法国召开了关于俄乌问题的专栏记者会,并公开表示,希望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助力俄乌冲突的解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法国或许是想要进一步试探中国是否可能参与所谓的“维和行动”。

毕竟,由于欧洲内部的意见分歧,法国推动在乌克兰驻军的计划进展缓慢,如果能争取到中国的支持,或许能在国际舆论场上获得更多筹码。

中国的立场早已明确,即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俄乌冲突,并反对任何加剧局势紧张的行为。

让中国派兵乌克兰,显然不太现实。

除了试探中国态度,巴罗访华的时间点也十分微妙。

就在他抵达北京的前一天,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鼓励欧盟民众储备三天的紧急物资,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缘政治危机甚至武装冲突。

这一举措进一步显示,欧盟内部依然有人在“拱火”。

中国对乌克兰问题的立场一贯稳定,即推动和平谈判,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因此,尽管巴罗可能希望借此访华机会寻求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配合,甚至探讨中国是否有可能参与维和行动,但从现实角度来看,这一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

参考资料:

法国欧洲和外交部长巴罗应邀访华 外交部介绍详情——北青网

法国外长在华表态——闽南网



探讨经济合作,吸引中国投资,法外长表态“与中国建立强有力关系”——环球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