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云上胶州”
近日
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
我市的著名茂腔表演艺术家、
一级演员张梅香成功入选
张梅香演出剧照
一腔热爱,她信守承诺,从茂腔表演艺术家手中接过保护、传承胶州茂腔的“接力棒”;殚精竭虑,她抱诚守真,在守正创新中焕发非遗茂腔新活力;退而不休,她言信行果,投身公益,为茂腔发展持续“输血”,推动胶州茂腔持续扬帆。
一诺千金承师命,半世耕耘守戏魂
1970年,胶州剧团招生,张梅香以清亮婉转的唱腔叩开艺术之门。师承著名茂腔表演艺术家曾金凤,期间她黎明即起练功,夜半仍对镜揣摩,将传统剧目演绎得入木三分。她不仅勤奋刻苦,还虚心向前辈们学习,在宿艳琴、王艳秋、张茗华等茂腔名家的指导下,逐渐打磨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恩师临终前,将传承弘扬茂腔的重任托付给张梅香。一句承诺,张梅香把精湛的艺术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广大观众,退休前她年均登台逾200场,足迹遍布胶东半岛,把传统艺术的芬芳播撒在每一处乡野戏台。
张梅香与常州路小学茂腔特长班的学生们在一起
提灯引路,薪火相传。多年来,张梅香不忘恩师嘱托,培养了许多茂腔新秀。此外,张梅香还接受了西海岸新区、高密市、博兴县等地茂腔人才的拜师学艺,这些茂腔人才现都已成为当地剧团的艺术骨干。50多年来,张梅香把茂腔担在肩上、放在心头,始终坚持诚信为本、言行一致,不遗余力保护传承胶州茂腔。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家乡艺术的熏陶,她在我市部分小学开展茂腔传习活动。在市第五实验小学、阜安小学等校园内,都能见到她传习茂腔的身影。在每年的暑期,张梅香义务参加市文化馆组织的“小小非遗传承人”培训,从压腿、走台步等基本功,到唱腔、表演、身段、唱念做打等,全部对小学员们进行言传身教,让孩子们在心中播下茂腔艺术的种子。
守正创新传薪火,古韵新声焕异彩
多年来,张梅香不忘拜师初衷,满怀一腔热爱,在胶州茂腔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上始终持续前行、不断开拓。她以自己在文艺界的影响力,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茂腔艺术,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茂腔、喜爱茂腔,推动茂腔文化的保护传承。中央电视台的电视专题片《胶东姊妹花》,山东省电视台的《山东戏剧(曲)十佳名星》专题,青岛电视台的《大沽河风情》,青岛日报、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等都有她充满深情的诉说。她为山东电视台录制的《山东地方戏曲•茂腔》,作为“非遗”口述资料已被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张梅香还自创了许多茂腔戏,教授学员并帮学员们进行节目排练,在一些大型节会活动中进行展演,给观众呈现了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茂腔艺术。五十年来,张梅香主演了70多部大型茂腔剧目,塑造了众多鲜活的艺术形象,拿下了3项国家级金奖和8项省级大奖。她的代表作包括《燕双飞》《弘文才女》《金嫂子》等,可以说是茂腔界的“顶流”,深受观众的喜爱。
桑榆未晚传薪火,桃李满园续华章
张梅香参加《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
退休后的张梅香开启更广阔的传承之路。从2001年起,张梅香义务在市老年大学开办茂腔班,已发展为“两校四班”,先后有上千名学员参加学习,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半数以上学员成为当地社区的文艺骨干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他们把老年大学茂腔班亲切地称为提高演唱水平的“加油站”。在她看来,作为一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有责任、有义务身体力行传承茂腔,将茂腔艺术发扬光大,与此同时也能够给大家带来欢乐。近几年,许多业余剧团纷纷成立,张梅香受邀担任多家业余剧团的艺术指导。她经常巡回于各家剧团,为他们示范指导,偶尔也会唱上一段助兴。一些票友社团也经常邀请她,她都尽量满足大家的愿望。每到一处,都与大家比肩而坐、欢歌笑语,从不摆架子、耍大牌,体现了一位平民艺术家质朴的本色。
择一事,终一生。今年75岁的张梅香以一句关于“传承”的诺言为起点,用一生的时间践行对茂腔艺术的坚守与承诺。如今,她依然坚持每日练功,因为在她心中,传承永远在路上——正如大沽河水奔流不息,茂腔的旋律必将代代相传。
胶州融媒记者 王璐 通讯员 黄琨 报道
编辑:苏澍
责任编辑:孙海
重要提醒
鉴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粉丝需经常留言和点亮“在看”“点赞”,才能每天看到我们的推送,所以,请将“云上胶州”加为星标并点亮页面下端的“在看”“点赞”,确保每天收到最新鲜、最重要的胶州资讯。
新闻线索、广告合作:
0532-82201860
别忘了点亮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