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枪械制造技术水平与日渐进,改变了以往军事武器的落后面貌,开始自主研发枪支器械。其中,国产63式自动步枪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款步枪。
在此之前,我国的枪支器械大多以模仿苏联武器为主,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国产63式自动步枪的研发,是我国轻武器研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国产63式自动步枪,全称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是一种多用途武器,批量生产之后,曾在许多装备部队里得到应用。
众人对它期望甚高,然而,短短九年之后,它却被迅速撤装,退出现役武器的行列。纵观我国兵器史,此番“大起大落”的经历,恐怕是国产63式自动步枪的专属吧!
一、研发历史与过程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各大国已经纷纷研制出了能够发射中间型标准步枪弹的自动步枪,一些优秀的陆军强国,如苏联、美国等的部队,大多都已经配备新式的自动步枪。而此时,我国的陆军部队主要使用的还是传统的56式半自动步枪,这一步枪是仿造苏联的SKS半自动步枪制成。半自动步枪虽然精准度高,但是弹容量太小,只能装十发子弹,而且仅支持单次发射,火力明显不足。
虽然,此时我国的部队也配备了一些56式冲锋枪,但是军方普遍反映,56式冲锋枪的点射精度和拼刺性能令人失望。即使是老兵上阵,在使用冲锋枪连发射击时,枪头抖动得厉害,很难控制。再加上冲锋枪的尺寸偏短,在拼刺时明显不如使用半自动步枪来得方便。
为了满足军方对部队枪支的要求,1959年,我国启动了第一款国产自动步枪的研制项目。项目负责人将国内的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工厂中最优秀的科技人员集中到一起,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国产自动步枪研制的“三结合”小组。
此时恰逢国内的“三年灾害“时期,但是年轻的科技人员们意志坚定,勇于探索,努力克服不利因素,日以继夜地进行研制设计工作。终于,在1963年,研究小组完成了63式自动步枪的最终设计定型。
63式自动步枪充分借鉴了苏联SKS半自动步枪以及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M14、G3等自动步枪的长处,结合我国的工业技术生产能力而制成,具有精度高、射程远且拼刺性能良好等优点。同时,63式自动步枪易于维护,方便单兵排除故障,在试点军队里赢得了一致好评。
同年,63式自动步枪正式批量生产。不久后,我国的陆军部队将士基本上都已配备了63式自动步枪,传统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退居二线。
二、枪支特点
63式自动步枪将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的优点集于一身,取长补短,它以步枪性能为主,同时兼有冲锋枪的性能,是一款极其优秀的新型自动步枪。
枪身长度适中,为了提高拼刺性能,研发者采用了三棱深槽枪刺,这种枪刺强度高、穿刺性好、不易折断,在与敌人白刃格斗时,63式步枪将会是一个好帮手。全枪质量不过3.8千克,轻便易携带。
同时,63式自动步枪的弹容量有了明显提升,满弹状态可达到20发子弹,且子弹发射速度很快,单次发射可实现40发/分,点射时可达到60发/分。63式自动步枪的有效射程在400米,即使距离敌人较远,也可以实行有效的袭击。
63式自动步枪还具有两项特殊功能。一是空仓挂机性能,当弹仓里的子弹耗尽,枪机后坐会自动锁定,等待装弹入弹,提高了装弹填发的速度和效率。且不说56式传统冲锋枪,即使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M14、G3、M16等自动步枪,都尚且不具备此项功能。
二是独特的供弹方式,即使是在不摘去弹夹的情况下,63式自动步枪的弧形弹夹也可以直接向弹夹内压弹填装。在当时,这对于工业原料紧缺的新中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设计。因为按照这种设计,在战斗状态时,普通士兵一个人只要携带一到两个弹夹和足够的弹药就可以参与战斗,大大节约了钢材的使用。
除此之外,63式自动步枪首次采用导气孔调节塞,在内部分别设置两个大小不一的气孔,调节方便,士兵在战场上可以根据环境条件,自行调节。这就保证了63式步枪在特殊的使用条件下,也能充分发挥枪支作用。
63式自动步枪出世时,正是自动步枪称雄世界的岁月,苏联的AK47、美国的M16早已声名远扬。在战场上,63式自动步枪难免要与它们一决高下。
此时,在越南战场上,美军部队已经对苏联AK47了熟于心,老练的美国士兵甚至能够“闻声识枪”,听到AK47的枪声之后便马上卧倒在地,巧妙地躲过袭击,然后再用M14或者M6进行大面积的扫射。但是,当越共部队使用中国的63式自动步枪时,美国士兵只能听出来它是一款不同于AK47的枪,但是完全来不及躲避。
三、退役的原因探究
70年代以后,我国的边境驻军已经基本上都换上了63式自动步枪。然而,63式自动步枪在经过几次较大的技术改进之后,反而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射击不稳定,而且需要经常校枪,战士们普遍反映改进后的63式自动步枪不如半自动步枪美观实用。更严重的是,有时候它竟然还会出现导气箍向后喷火、机匣盖崩飞伤人等重大质量问题。
1978年,军方作出将63式自动步枪撤装的决定,部队又重新开始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由于56式半自动步枪数量不足,63式自动步枪曾经又得以恢复使用。但是,这短暂的复兴并未改变它的命运,很快的,63式自动步枪再次停产。等到81式步枪面世,63式自动步枪与我军算是彻底“缘尽”,正式退出部队现役武器的名单。
关于63式步枪的退出原因,军事爱好者对此做过多番探讨。有人认为,63式自动步枪退出部队是由于枪支本身的设计缺陷在多次技术改进中没有得到及时更正,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质量呈现下滑的趋势,于是63式自动步枪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最终难以适应战场的作战需求。
还有人从时代背景去探讨63式自动步枪的衰落:63式自动步枪应用中后期,恰逢国内政治局势十分紧张的时期,工厂停工、技术人员遭到批斗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63式自动步枪的技术更新和生产,从而耽误了63式步枪的发展。
如今,只有在各地的民兵兵器库或者是边防部队的训练中才能一睹63式自动步枪的身影了。然而,惨淡的结局并无法抹杀它在我国武器史上的地位和曾经发挥过的作用,它的失败也给现代中国的武器制造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训,值得后来人认真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