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邻国蒙古传出一个重磅消息,该国议会大呼拉尔在经过快速审议后,决定通过蒙古政府与中国在2月份签订的新口岸合作条约,这意味着这项拖了16年的协议,最终以蒙古满足我方若干条件而尘埃落定。



蒙古议会大呼拉尔新闻办对外发表声明称,在当天召开的议会会议当中,以高票通过了“嘎顺苏海图-甘其毛都”口岸跨境铁路、增加煤炭贸易和塔旺陶拉盖煤矿产量的合作协议法案,在法案通过后,蒙古政府可以启动相关计划。

在会上,负责递交法案的蒙古工矿部长图旺表示,这份自2009年就开始商议的计划,之所以能够谈妥,主要因为双方进行了坦诚详细的商议,其中蒙古答应了中国的3个建议条件,最终才得以签订。



按照蒙古方面文件显示,蒙方答应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同意与中国签署一个煤炭供应长期协议,这份协议的价格将十分优惠且具有竞争力。

由于长期协议通常会延续10-20年,也就是说,未来20年内,蒙古将会以一个历史低价长期向我国供应煤炭。



此外,蒙方答应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嘎顺苏海图-甘其毛都”口岸跨境铁路的建设承包商,不得被单一企业垄断。

这就意味着,这项铁路的建设工作,将不能被蒙古国铁路公司单方面垄断,我国铁路建设企业也将可以参与招投标,拓宽海外业务。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条件,就是蒙古答应以签署煤炭协议为前提,签署铁路合作文件。

也就是说,如果蒙古不先答应,我国煤炭企业参与当地煤矿合作,并以优惠价格,同我国签署煤炭供应协议,那么就算蒙古通过了铁路计划,也不会得到来自我国的支持,建了也是白建。



实际上,对于蒙古来说,除了选择满足我方条件,其实没有其他太好的办法。

蒙古作为被中俄包围的内陆国,想要对外出口过境同第三方合作,就必须优先满足邻国利益,如果诚意不足,那么想要修建铁路获得过境通道,并不现实。

其次,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下滑,全球清洁能源速度加快,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在逐渐形成,蒙古作为产煤国,话语权显然是在下滑的,所以在一系列合作当中,也难以获得主导地位。



不过,尽管蒙古愿意通过让步,与我国合作,但我们同时也需要注意,由于蒙古内部政治变动,外部域外势力挑拨,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尽可能将利益最大化,将风险最小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