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订单量破万,二代枭龙MAX(参数丨图片)以稳定的速度上量,说明这台车在市场中得到了认可。
这一代的枭龙MAX做出了几个大的调整,包括但不限于:
1、价格重新梳理,相比于23款的15.98万起售价,二代车型的预售价也才13.88万,精准下调2万+,按照行业惯例,正式价格还要下调。
更低的价格必然会覆盖更多人群,这为二代车型走量打开了好的开端。
2、配置全面提升,以入门车型为例,增加了全套L2、自适应远近光、全车玻璃一键升降、后视镜加热、锁车折叠、50W无线充电、分区空调。
在价格大调整的基础上,还能增设价值超过万元的配置,进一步提升了整车的卖点以及吸引力。
3、设计重造,尤其是前脸改为贯穿式大灯,卖相更好,同时尾部、内饰设计也进行了重塑,整体造型更加简约,电感十足,在美感提升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消费吸引力,同样也是一种巨大的帮助。
4、全新Hi4加码动力系统价值,其全系标配Hi4,4的意思就是四驱,但相比于初代多了一个后电机“不做功”状态,时速63km/h以后,后电机可以不工作,有效降低整车电耗。
二代枭龙MAX的Hi4,不是偏向于性能的四驱,作为家用车,长城想要将其设计成更加安全、全面的四驱系统,所以说Hi4的二代枭龙MAX,加速成绩也只有7秒多,并不算特别快。
按照我的推测,二代枭龙MAX的起售价大概率会在13万左右,这是一个能爆单的价格。
目前整个市场中,13万-15万级的新能源SUV可选择性其实并不多,也就是深蓝S07、宋PLUS、宋Pro等为数不多的几台车型。
主要是比亚迪的虹吸效应明显,没有两把刷子的产品,用户群体都会被比亚迪吸走。
星舰7上市就走红,是因为吉利非常聪明的将其放在了10万-12万价格区间中,所以本质上来说,二代枭龙MAX的对手只有一个,还是比亚迪的双宋。
在比亚迪面前,二代枭龙MAX有自己的优势。
比如说Hi4,更重要的安全性,哈弗做的比比亚迪好,毕竟前后双电机的设计,虽然牺牲了四驱该有的性能,但换来的却是同级别“最安全”的道路安全性。
四驱系统在以下几个场景中非常有价值:
1、雨天,尤其是在刚下雨的湿滑路面下,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刹车距离在这种路况下必然会变长,所以一套四驱系统,尤其是在刹车的时候能保证相对两驱更短的距离。
2、雪天,和雨天相同,雪天的摩擦力几乎是丧失的,Hi4的出现能够让每个车轮都拥有动力输出、主动调控拖拽力的能力。
3、高速过弯、变道,其实这才是四驱更重要的场景,比如说高速过匝道、过弯道,四驱车型的稳定性和抓地力更强,能有效调控每个车轮的内外侧动力。
这些都是Hi4相比于同级别其他车型的优势。
最关键的是,这一套Hi4四驱系统的价格,大概率会下调到13万左右,如果长城大胆一点有希望在13万以内。
退一步来看,电车时代动力都不是稀缺品,稀缺的是有效控制动力的能力、有效强化安全的意识,Hi4的登场就是提升了驾驶员安全驾驶的意识,让车祸率有效降低。
毕竟,四驱让车辆的可控性大大增强。
所以,二代枭龙MAX爆单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这也意味着,一直以来魏建军提出的安全理念,含金量还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