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暴露出太平洋两岸的战略博弈正走向更复杂的阶段。《纽约时报》关于五角大楼对华作战计划的爆料遭白宫紧急灭火,而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公开宣称正拉拢印度、韩国加入"四国小分队",地缘政治火药味愈发浓烈。



马斯克资料图

当《纽约时报》抛出五角大楼向马斯克展示对华作战PPT的猛料后,华盛顿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危机公关。特朗普在记者会上三次强调"不想要任何潜在战争",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坚称会议主题是"提高政府效率",马斯克更扬言要起诉泄密者。

这种官方、军方、企业三重否认的罕见场景,既暴露出美国决策层对华战略的深层分歧,也折射出大国对抗的敏感程度——毕竟涉及30页机密作战方案的内容若被证实,足以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地震。值得玩味的是,爆料细节中提及的"分时段打击选项"与"总统决策节点",恰恰暗合美军"动态武力运用"新战略的核心要素。

马尼拉此刻的军事冒险,更像是在内外交困中的孤注一掷。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在新德里论坛的发言撕下了最后伪装,直白宣称中国是"共同敌人",并透露已与印度达成价值约2亿美元的"阿卡什"导弹采购意向。



马科斯资料图

这背后是马科斯政权面临的三大危机:达沃市独立公投引发的政治地震、军方派系斗争导致的指挥系统紊乱、民众对南海政策高达67%的不满意度(菲律宾民调机构Pulse Asia最新数据)。当国内支持率跌破35%警戒线时,拉拢日韩印组建"亚洲版北约"便成了转移矛盾的救命稻草。但马尼拉似乎忘了,其2023年对美军事依赖度已攀升至82%,这种失衡的盟友关系注定难以换来真正平等的战略协作。

新德里与首尔的回应远比马尼拉预期中谨慎。印度海军参谋长特里帕蒂在瑞辛纳论坛强调"确保贸易畅通"的立场,与其说呼应菲律宾,不如说在重申"战略自主"的国策。尽管中印边境摩擦犹存,但2023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362亿美元的现实,让莫迪政府不得不在安全与经济间寻找平衡点。

韩国国防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印太战略风险评估》更是直言:参与任何明确反华机制都将导致年均380亿美元的对华贸易损失。这解释了为何布劳纳关于韩国加入"四国+"的提议,至今未获首尔任何官方回应。



布劳纳资料图

太平洋的惊涛骇浪中,各方势力都在进行精密的政治演算。华盛顿的"战略模糊"与马尼拉的"战术冒进"形成鲜明对照,而地区大国的克制态度则划出了战略博弈的边界线。当美国海军第七舰队3艘驱逐舰再次穿越台湾海峡,解放军南部战区同步展开实弹演习的硝烟提醒世人:任何误判都可能点燃不可控的导火索。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夏天,克制与对话或许才是避免"预言自证"的关键解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