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教育赋能营商环境?在津南区“四管六招”招商引资工作体系推动下,津南区教育局聚焦闲置资产再利用、推动校企合作,持续夯实优质教育发展“智慧基石”,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闲置资源“焕新”教育活力“满格”
3月25日,记者走进津南区咸水沽镇的天津天开高级中学,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一栋栋楼宇采用淡黄色风格的外墙并配以咖色点缀,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与简洁。100余名施工人员正在有序进行各项作业,校园建设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在津南区委区政府统筹部署下,各部门协同联动,通过建立“教育需求前置评估+多部门协同论证”工作机制,精准识别咸水沽镇中盛产业园区闲置保障房的教育资源转化潜力,成功推动天津天开高级中学项目纳入教育建设工程,实现闲置资产向优质教育资源的创新转化。
回顾学校的提升改造历程,天津天开高级中学校长吴丽云感慨万分地说:“前期,区教育局多次召开协调会,为我们提供相关政策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加快了办学筹备进度;在改造过程中,相关领导多次实地指导,关注学校建设进度和发展,全周期、全流程的服务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改造后的天津天开高级中学设有18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1500人,同时还建有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功能教室和物理、化学、生物等高标准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平台,助力学生在不同领域绽放光彩。
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吴丽云信心满满:“学校工程建设处于收尾阶段,我们计划下个月举行学校开放日,全面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要把学校做成让家长信任的教育平台,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会帮助孩子取得多元化的升学途径,为津南区教育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盘活存量资源,激发教育新动能不止于此,津南区教育局还配合葛沽镇政府盘活了津南区三合联合小学,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明贤未来高级中学,通过完善的“领导包保+专班推进”机制以及教育项目“绿色通道”等举措,让教育“软实力”为营商环境赋能加码。
校企“双向奔赴” 职教精准对接
“如果要做工业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的话,我们第一步应该先干什么?”在天津市南洋工业学校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室里,学校实训处副主任杨玉杰正带领学生们进行工业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的学习,浓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氛围让学生们沉浸其中。
杨玉杰介绍说:“今年,我们按照教育部新出的标准,从两个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一方面我们去不同的企业调研,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的技能点,优化课程设置和内容;另一方面搭建职教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充分运用天津市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以及春考政策,为学生升学打通渠道,奠定基础,让中职学生既可上高职专科和本科,又可以上应用型大学,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成长的渠道。”
精准对接企业,完善专业设置。天津市南洋工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紧跟企业用人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体系,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突出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方面的技能培养,每年可输出高素质技能人才100名。
“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与海尔集团、博诺机器人等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教学资源,联合开发教材和教学设备。此外,我们还与海尔集团开展订单式培养,成立了‘海尔订单班’,精准把握学生的培养方向。”天津市南洋工业学校副校长赵景广说。
津南区教育局将职业教育作为服务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平台,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津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融媒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