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辗转,应季而食,这是老辈人留下来的饮食智慧,并且在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中,为我们严选出了最适合当季的食物,其最鲜可口,对我们适应当下的气候也最有益处。
在过去,春天原本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此时作物蔬菜大多还未长成,不过老祖宗们对于食物极其“敏锐”,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现了大自然馈赠的无数“天然之珍”,这些食物不仅各有各的滋味,很多还是药食同源的宝贝。人们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在采食的同时也懂得不去破坏,这样可以令其在千载中得以延续,所以时至今日,我们所能品尝的各种野菜,大多都是历经了数千载的繁华,这是老辈人留给我们的味道,也是适应自然的经验。
春天讲究尝鲜,这是一个统称,其中囊括了各类食材,芽类,根类,豆类,当然还有花类。今天便要跟大家分享一种,这个时节随处可见的一种野花,其在田野,房前屋后往往成片生长,远远望去,一片片的紫色,走近一看,每一朵都开得十分精致,这便是紫花地丁,我们老家也称为大米花,一阵风出来,空气里都是它的香味。
“周原朊肮,堇茶如饴”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其中提到的“堇”正是紫花地丁,其在古人眼里如饴糖般浪漫美好。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看似平凡的小紫花,也是从两千多载中走来的,不禁感叹它的顽强与坚韧。
当然不仅在文学著作中能够看到它,作为药食同源的它更是在很多经典医药著作中都有记载,比如《千金方》《本草纲目》中都有它的身影,同时在《中国医典》当中也清晰地描述了它的宝贵之处:“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其经常与蒲公英一同入药,蕴含着大量的黄酮类,生物碱,花青素,,维A,铜,铁,锰,锌等离子,有助于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抗病毒,润肤养颜,健脾利湿,提升抵抗力等。春季气候多变,不妨多吃几次,助力我们平安度过春天。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它的两种吃法,一凉拌,一清蒸,每一种都简单健康,别具一番风味,你也试试吧~
【凉拌紫花地丁】
1、首先将其每一棵都摘一遍,剪掉根须,可以晒干了泡水,留下叶子花朵,杂叶干草等要挑出去,接着先用盐水泡泡,再反复冲洗,将其中的杂质彻底清掉。
2、接着在锅里多加些清水,大火快速将其煮沸了,淋上一滴油搅散,将其倒在里边,继续搅拌,加热一分钟左右,熟透之后捞出去。另外准备一些油豆皮泡软了,切成细条,也在热水里边焯一遍。
3、接着把两样食材都沥掉水分,地丁中的要攥一攥,放到一起,淋上生抽,蚝油,盐,蒜蓉葱花,另外烧些热油泼到料头上,再用筷子搅拌,令其入味便可以装到盘中端上桌了。
【粉蒸紫花地丁】
1、将其逐一摘过之后,全部浸没在水里,其中加两勺盐,搅一搅,静置十分钟左右,然后换水去冲洗,直到水中清澈无杂质为止。然后将水分尽可能控出去。
2、将其放到干燥的盆中,淋上一点油搅一搅,接着将面粉撒进去,薄薄地裹到其表面,并将多余的面粉抖掉。
3、在蒸屉上铺一张不粘纸或是干净的纱布,用筷子将其夹到里边,大火加热七八分钟就熟透了。
4、关掉火以后,马上就把锅盖打开,并将其倒出来,然后用筷子去快速翻动,其中的热气可以散出来,避免其被捂粘了。另外可以准备些蒜汁淋到里边,撒些盐进去,继续搅拌,调好味道后,便可以吃了。是菜,也是饭,风味很独特,唯有这个时节才能吃到。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