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地方一旦入苏,都会变穷!

东德在二战结束前一直是德国的发达地区,以大柏林地区为中心,拥有发达的制造业,产业工人的比例是35.7%,比西德还要高8.3%。二战后期苏军进入德国后,把工厂机器都拆了,运回苏联,由于铁路运力不足(苏德铁路轨距不同),又把大量机器直接扔在铁路边,任凭风吹日晒雨淋。
东德产业工人、技术人员失业后,大批逃往西德。在约40年的经互会体制内,东德原来(二战前)擅长的机床、汽车、轴承、发动机、工业零件、精密仪器制造被苏联有意压制,这些东西改由苏联制造,苏联分配给东德的“任务”是制造火车车厢等傻大黑粗类产品。
东德本来农业也很发达,产出很高,二战后农业推行集体化,人均肉蛋奶远低于西德,在最高峰时人均占有量只有西德一半。
西里西亚土壤肥沃、矿产丰富,曾是纺织工业中心,德国统治时期工农业都十分发达。
二战后大部划入波兰,原先土地上的几百万德国人被驱逐,波兰在1956后曾试图搞经济改革,被苏联阻止,到1980年代已经变得十分困难。
捷克原来是奥匈帝国重点经营的重工业基地,是奥匈帝国的“鲁尔区”,煤钢一体化规模庞大,机械工业十分发达,如“太脱拉”重卡,捷克造武器,二战后苏联以极低价格采购捷克的矿和初级工业品,又以高价向捷克销售苏联制造的工业品,具有明显剥削掠夺性质,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试图改革,被苏联出兵镇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