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美国制裁中国两家企业一事做出回应,引发国际广泛关注。美国财政部长宣布,对中国山东省一家炼油厂和广东省一家石油码头公司实施制裁,理由是这两家公司购买伊朗石油。美国此举,再次将其霸权行径暴露于国际舞台。

美国此次制裁毫无国际法依据,是典型的“长臂管辖”行为。美国长期以来,凭借自身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肆意对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制裁,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国际社会。而此次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是美国霸权主义在能源领域的又一次恶劣表现。



石油(资料图)

美国制裁背后,有着多重动机。伊朗作为中东地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长期以来,在地区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存在诸多冲突。美国试图通过切断伊朗的石油出口渠道,全方位打压伊朗经济,进而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巩固自身在该地区的霸权地位。中国企业与伊朗的正常石油贸易,不幸成为美国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的牺牲品。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对中国企业下手,也有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中国近年来在经济、能源领域不断发展,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美国忌惮中国的发展势头,妄图通过制裁相关企业,扰乱中国的能源供应体系,阻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深知,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通过干扰中国的能源进口,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冲击。

中伊之间的石油合作,是基于平等、互利、共赢原则的正常商业往来,完全符合国际法以及国际秩序的基本准则。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贸易体系,保障了成员国之间正常的贸易权利。中伊石油贸易,在这一框架下进行,是合法且合理的。美国单方面设置障碍,破坏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是对国际规则的公然践踏。



伊朗(资料图)

对于中国而言,伊朗是重要的石油供应国之一。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为每日63万桶,同比增长48%,伊朗成为中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稳定的石油供应,对中国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庞大的工业体系和社会运转,离不开充足的能源支撑。从伊朗进口石油,是中国多元化能源进口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伊朗来说,石油出口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际制裁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为伊朗石油出口提供了关键支撑。数据表明,中国在伊朗原油贸易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若中国因美国制裁而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伊朗经济将遭受沉重打击。中伊合作,不仅是经济利益的契合,更是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双方相互支持的体现。

美国的制裁行为,对中美关系以及国际秩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双边层面,制裁破坏了中美之间的互信基础。近年来,中美关系本就因贸易摩擦、科技竞争等问题陷入紧张,此次制裁进一步加剧了双边关系的紧张局势。经贸领域,制裁增加了中美企业之间的合作风险,阻碍了正常的商业交流,对两国经济合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石油(资料图)

从国际秩序角度看,美国的“长臂管辖”开了恶劣的先例。如果这种行为被默许,其他国家可能效仿,国际秩序将陷入混乱。各国之间正常的贸易往来将受到无端干扰,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美国的做法,违背了国际社会倡导的多边主义原则,损害了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面对美国的无理制裁,中国外交部明确表态,一贯反对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企业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也展现出了韧性和应对能力。过往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如对华为、中兴等科技企业的封锁,不仅没有击垮这些企业,反而促使它们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在逆境中实现突破。

展望未来,中国企业一方面将继续拓展能源合作渠道,降低对单一供应国的依赖,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抵制美国的“长臂管辖”行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美国的霸权行径不得人心,国际社会终将携手,维护公平、正义的国际规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