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南水北调工程跨度大,耗资超3000亿元,可谓世纪工程,自2014年通水以来,已悄然改变了中国的水资源版图。那这笔3000亿的巨额投资究竟花在了哪里呢?真的值得吗?

3000亿投资的三大去向

12年间,767亿立方米的南水北上,相当于为北方地区送去了三个太湖的水量。首先看工程建设,东线工程从长江到山东,要穿越黄河,光是泵站就装了34台巨型水泵,每台功率相当于一千台家用空调同时运转。

中线更是做到了1432公里的输水明渠要全程保持自流,为此在河南焦作挖出了一条100米深、50米宽的隧洞,相当于在地下挖出一条天河。这些硬核工程让东线每吨水成本约6元。



然后是移民安置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河南十堰一地就迁移了18.2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人口规模。每个移民家庭平均获得补偿15万元,但失去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这笔钱远不够他们在城市安家。

不过更难的是生态搬迁,丹江口库区周边34.5万农民迁离,库区工业活动被彻底叫停,为保一库清水,当地人付出了巨大牺牲。

还有看不见的生态账,每年仅小浪底水库冲沙就耗资近43亿元,相当于每天花掉1200万元让泥沙回家。而北京地下水位连续9年回升14米,华北平原恢复的130亿立方米地下水,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生态馈赠。



767亿立方米的背后故事

这些水非常来之不易,中线工程每调一吨水,要经过1276公里长途跋涉,沿途蒸发、渗漏损耗超过五分之一。东线更甚,长江水经过13级泵站提水,每吨水耗电1.2度,电费成本占运营成本的一大半。

但就是这些带着南方温度的水,让北京城区绝大多数的用水有了保障,天津主城区实现了百分百的南水供应。



不仅仅是如此,这些水还激活了沉睡的河流,永定河断流25年后重获生机,京杭大运河再现百舸争流。在河南郑州,南水让黄河故道重现水面,3000亩湿地公园成了候鸟新家。这些都是南水北调带来的意外之喜。



算不清的效益账

虽然有人说3000亿投资太贵,但数据显示,这笔钱换来了北方1.85亿人的饮水安全,每年减少地下水开采15亿立方米,相当于保住了一个中型水库。

更深远的影响在产业升级,北京现代汽车用水成本降低约一半,天津滨海新区因水而兴,吸引千亿级投资。



此外,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丹江口库区成为旅游热点,年接待游客超千万;南水北调考古发掘出20万件文物,印证了中华文明的血脉传承。

且汉江水北上后,长江与黄河实现了南北互济,未来4000亿扩容计划将让航运、防洪再升级。

黄河安澜,绵延不绝的滔滔江水自西向东,所以这3000亿不仅是水管里的水,更是流淌在中华大地上的生命线。水资源调配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子孙账。正如当年毛泽东主席的设想,借南方之水,解北方之渴,这笔账非常值得。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引用资料: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 历时12年花费超3000亿.2014-12-28 .中国广播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