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缅甸突发强震,距离震中约300公里的云南边境立即进入应急模式。

在这场跨国救援行动中,既有国家力量的快速响应,也有民间温情的暖心接力。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政府启动双线作战,边境布防零时差

地震发生2小时内,中国地震局已启动境外应急响应,云南省地震局专家团队直奔中缅边境重镇瑞丽。他们通过卫星影像和地面传感器双重研判,与缅甸共享震情数据。

云南德宏州消防救援支队进入战备状态,4支专业前突队携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对边境村寨展开地毯式隐患排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同步启动地震应急四级响应,气象部门连夜加密边境地区地质灾害预警。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15吨物资跨国直送,理赔绿色通道24小时在线

震后18小时,一架载着15吨医疗物资的中国专机降落在缅甸曼德勒机场。这批由外伤急救包、折叠担架和消杀设备组成的救命包裹,通过中缅双方商定的紧急空中通道直达灾区。

与此同时,云南金融监管局启动三级联动机制,全省35家保险公司连夜排查边境地区投保情况。截至29日零时,已完成7.5万元跨境快赔,针对受灾华人商户的46万元预赔付方案同步启动。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华人社团架起爱心桥,信息平台打通生命线

在缅甸仰光,中缅经济合作发展促进会的仓库灯火通明。会长李福泉带着志愿者清点刚募集的500箱矿泉水:“我们联系了缅甸红十字会,确保物资直送克耶邦震中。”

缅甸中华总商会开通24小时双语求助热线,已协调12辆货车向灾区运送帐篷。更有华人青年开发出震区物资需求地图,通过微信实时更新救援信息。

在缅北经商的老杨把自家仓库改成临时救助站:“这里备了发电机和卫星电话,同胞有需要随时来。”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从国家层面的应急联动到民间的自发救援,这场跨国行动既展现了中国作为邻邦的专业能力,也印证了胞波情谊的深厚根基。

截至3月29日8时,中国地震局凭借专业的监测技术与设备,已精准捕捉并向缅方共享3次余震预警信息。同时,两国救援力量通过高清稳定的视频系统,围绕救援重点区域、救援方案优化、物资调配等关键议题展开实时会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双方救援专家在视频中深入交流,中方毫无保留地分享救援经验,如在复杂废墟环境下搜索幸存者的技巧、应对次生灾害的有效措施等,共同为缅甸震区的救援行动出谋划策 ,争取拯救更多生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