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皖新闻报道,俄罗斯莫斯科市市长索比亚宁称,俄防空部队击退了对莫斯科的大规模无人机袭击。索比亚宁称,莫斯科市多莫杰多沃街一栋房屋屋顶因被击落无人机残骸坠落而轻微受损,相关部门正在现场进行处理。俄防空部队击退了对莫斯科的大规模无人机袭击,截至目前共击落69架无人机。莫斯科州州长沃罗比约夫表示,当天凌晨4点起莫斯科和莫斯科州遭遇了大规模的无人机袭击。
普京(资料图)
俄罗斯航空监管机构表示,为确保空中安全,袭击发生后莫斯科四座机场均已停飞。莫斯科东部雅罗斯拉夫尔和下诺夫哥罗德地区的另外两座机场也已关闭。尽管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他希望实现乌克兰和平,但随着俄罗斯在库尔斯克发动大规模春季攻势以及乌克兰深入俄罗斯发动一系列无人机袭击,战场形势正在升温。俄罗斯在莫斯科和一些重要设施上空设置了大量电子“保护伞”。
乍一听,这似乎有些令人费解,乌克兰的袭击居然能被解读为俄罗斯的战场优势?但从战略角度来看,这并非全无道理。乌克兰加大无人机袭击力度,意味着其在战场上的直接进攻能力正在受限,更多依赖远程无人机进行消耗战。这也表明乌军在前线战事中未能取得突破,转而对俄罗斯本土发动攻击,以此制造恐慌并分散俄军注意力。换句话说,乌克兰的这一轮袭击,表面上是展示战斗力,实则可能暴露了战场上的无奈。
普京(资料图)
自从莫斯科保卫战结束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曾有80多年的历史,未曾遭到袭击。但俄乌冲突期间,乌克兰却一而再再而三对莫斯科发起进攻,这简直是俄罗斯的奇耻大辱。而到了2025年3月21日,这样80年未有的奇耻大辱还在继续,乌克兰人没有因为普京自毁无人机而手下留情,更是袭击了战略轰炸机图160的驻地,引起了普京勃然大怒。而更让人惊讶的是,乌克兰的这一无人机战术,不仅一度让俄罗斯人闻之色变。
乌军借助马斯克的星链系统搭建通信网络,运用AI技术实现0.3秒的打击反应速度,甚至能同时指挥上千架无人机协同作战。这种"平民科技+军事创新"的组合,把俄军那套传统的防空体系耍得团团转。从今年1月开始,乌克兰就频频用无人机敲打俄罗斯的痛点。航空工厂、能源枢纽、化工企业,但凡是重要设施都难逃打击。最近他们甚至把手伸到了匈牙利,炸断了俄罗斯输往匈牙利的油管。
俄罗斯的“铠甲”防空系统这次真成了摆设,价值5000万美元的装备被乌克兰无人艇放风筝战术遛着打。黑海上飘着的改装快艇带着无人机搞海空联动,专挑雷达盲区下手,这套路把传统防御体系拆得七零八落。更狠的是乌克兰把以色列的Harop无人机偷梁换柱,贴着“自研”标签搞突防,1000公里射程直接捅到莫斯科心脏。看着自家战略轰炸机被500美元的玩具炸成废铁,俄罗斯军工复合体脸都被打肿了。
无人机(资料图)
无人机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冲突的形态,也给全球军事科技带来了新的启示。无人机的侦察、打击能力使其成为现代战场上的关键力量。在俄乌冲突中,乌克兰成功运用无人机战术打击俄罗斯的重要设施,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背后揭示的,是民用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这不仅考验着各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要求各国重新审视自身的军事战略和防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