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来自希腊、黑山、巴拿马等25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参加在北京福建大厦举办的北京福建会客厅“世遗泉州 味连五洲”活动,他们在现场听南音、品香茗、尝美食,观看非遗表演,感受海丝文化。

石狮市位于福建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3月28日,外宾在品尝福建泉州石狮美食。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3月28日,外宾在品尝泉州石狮特色小吃。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3月28日,外宾在了解福建泉州石狮特色“宋元海丝宴”。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3月28日,演员在活动现场表演泉州提线木偶戏《钟馗醉酒》。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3月28日,外宾在体验泉州提线木偶。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地理科普延伸阅读

地理视野下的海丝文化探析

海丝文化,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与影响,是地理视野中一个极具历史深度和文化广度的研究课题。它不仅见证了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还深刻影响了现代世界的发展格局。本文将从地理学科的空间、环境、区域等维度,探讨海丝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意义。

一、海丝文化的地理空间背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以其漫长而复杂的航线,连接了东方与西方的文明。这条航线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东非和欧洲为终点,途中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是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主要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其中南海航线以其更为广泛的影响力而著称,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

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开辟,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而南海航线,早在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就已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便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全长1.4万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二、海丝文化的区域发展特色

海丝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以泉州为例,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海丝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宋末至元时期,泉州凭借着“四湾十六港”得天独厚的航海条件,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港不仅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泉州的海丝文化特色,体现在其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海神信仰上。古航标塔、古码头和宗教建筑等,见证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辉煌历史。而九日山祈风石刻,则是当时为祈求风信以利航海而留下的珍贵记录,体现了泉州人民对海洋的敬畏和依赖。

三、海丝文化的全球化影响

海丝文化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还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走向世界,同时也引进了外国的香料、珠宝、药材等商品,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海丝文化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海丝文化的当代意义更加凸显。中国正在启动与东盟及世界各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旨在通过加强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这一战略不仅符合历史潮流,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海丝文化作为地理视野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文化影响,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海丝文化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互动,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海丝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程家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