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道教的一派“太平道”
太平道,作为早期道教的一个分支,其创始人张角在东汉灵帝熹平年间(约172—178年)创立了这一教派。在那个时期,宦官掌握大权,导致朝廷政治极度腐败和黑暗。据《资治通鉴》卷58,汉灵帝荒唐到称呼“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张指张让,赵是赵忠,都是宦官,时称有“十常侍”,不仅自造“宅第”,类同宫室,而且“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同上)。
张角奉《太平经》为其主要经典,采用“畜养弟子”(《后汉书·皇甫嵩传》)的方法,派出八个弟子到四方去“以善道教化”,把信教的农民组织起来。太平道的宗教组织是“方”,共有“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管理“方”的神职教徒,叫“渠帅”。张角自封为“大贤良师”。鉴于当时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以及太平道所倡导的教义中包含的诸多平均主义色彩鲜明的口号,他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吸引了数十万信徒,其影响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等八州。
太平道亦有一套独特的仪式,首先是符水治病,由渠帅或大贤良师持九节杖,为信道者进行“符”祝祷。随后,让病人饮用经过祝祷的符水;其次是跪拜首过,有病或有过失的人需叩头跪拜,坦白自己的过错。若在仪式后病愈,则认为此人信仰坚定;若病情未见好转,则认为其信仰不够虔诚或不够坚定。
张角自封为天公将军,而他的弟弟张梁和张宝则分别自称为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他们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张角自称“黄天”,徒众起事皆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定甲子年甲子日,即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五日起事,后由于济南唐周上书告密,张角等提前起事,一时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太平道起义军在各地的战斗持续了十余个月,东汉朝廷动员了大量军队对黄巾军实施了严厉的镇压行动:在颍川,数万人被杀;在东郡,七千人丧生;在广宗,三万颗头颅被斩落;在下曲阳,十余万人遭到杀害;在宛城,万余人被杀;在西鄂精山,又有一万余人被斩首。史料记载,汉将皇甫嵩攻击张梁、张宝,焚烧了三万余辆黄巾军的车辆,斩杀了近二十万黄巾军战士,尸横遍野,堆积如山,筑成了所谓的“京观”。黄巾军遭受了残酷的屠杀,而作为早期道教分支之一的太平道,也被迫停止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