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缅甸-泰国边境发生7.2级强震,震源深度仅10公里,造成缅甸掸邦山体滑坡、泰国清莱古迹倒塌,两国超800人遇难,20万人流离失所。地震后12小时,中泰两国迅速启动跨国救援,上演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生命接力。



中国应急管理部率先响应,派出36名蓝天救援队队员,携带热成像仪、液压破拆工具和3只搜救犬,从昆明直飞泰国清迈。泰国军方开放乌汶府军用机场作为物资枢纽,中方救援队落地即收到泰方准备的详细灾区地图,标注了道路损毁情况和潜在风险点。一名队员感慨:“这份地图至少省了6小时探路时间。”



联合行动中最紧迫的是湄赛河孤岛救援。600多名村民被暴涨的河水围困,中泰混合编队用中国提供的动力艇,在余震中往返28趟转移伤员。泰国护士在现场边包扎边教中国队员泰语急救术语,中国队员则用切割器破拆倒塌房屋,救出一名被压56小时的老人。



技术协作成亮点:中国无人机群对灾区进行全天候扫描,实时生成3D建模图;泰方动用C-130运输机空投500个“智能救援包”——触碰地面自动弹开帐篷、释放定位信号。缅甸华人商会组织车队,将中泰物资通过刚抢通的泥泞山路送进村落。



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两国联手从废墟中救出187人,建立12个临时医疗点。泰国网友拍下中国队员跪地给受伤儿童喂粥的照片,在社交平台获赞超百万。但合作也暴露短板:泰方发现中国设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故障率上升,中方则建议泰军加强卫星通讯培训。

事后统计,中泰双方共调动4000人次参与救援,清莱府尹评价:“这是近十年最高效的跨国救灾行动。”两国计划年底举行联合演练,重点磨合山地搜救和跨境协调。正如中国救援队长所说:“灾难没有护照,但合作需要签证——这次我们拿到了。” 此外,也给缅甸和一些东盟国家一个清晰的信号,谁才是真正帮你的铁哥们,谁又是虚情假意的“朋友”。我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东盟国家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本文信息源:中国应急管理部官网通报、泰国《曼谷邮报》及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实地报告,关键数据经多方交叉验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