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春日,三月下旬,乍暖乍寒。暖至夏,寒返冬,待北方寒潮再次南下袭申城,随之也传来了噩耗:当代著名京剧艺术大师、京剧赵派艺术创始人赵燕侠于3月19日在京病逝。惊悼莫名,泫然欲泣。凭窗遥望北国,瞬间就把我带回到一个甲子前,时为1965年,在上海观赏赵燕侠领衔主演的《沙家浜》。
那年,我与内子文力在虹口群众剧场观看北京京剧团演出的《沙家浜》,该剧前身是上海市人民沪剧团的《芦荡火种》,后改编成现代京剧,并易名为《沙家浜》。
我是一个戏迷,尤其酷爱国粹京剧,从小就被西皮二黄浸润,被唱、做、念、打感化。我进大学读的是历史系,更与京剧有着天然的联系,积之日久,确也看了不少京戏。繁花似锦的京剧,门派众多、各有千秋,我都喜欢,尤其是名角儿来申城演出,机会更是难得。那次南下的北京京剧团阵营豪华,除赵燕侠,还有谭派传人谭元寿、马派传人马长礼等名角儿,如是,真是一票难求啊。好在文力觅到了2张。此时她正在上海金山廊下公社搞“四清”,恰与文学艺术界人士联盟,我们的票是著名国画家富华先生给的,这正是赐给我这个“京戏迷”的一份厚礼。
赵燕侠在《沙家浜》中的剧照
1965年5月的上海,北京京剧团演出《沙家浜》。剧场外,霓虹灯高挂“客满”,等退票者众,剧场内座无虚席,盛况空前。大幕拉开,剧情速转,赵燕侠饰演的阿庆嫂出现在第一场,穿着全红上衣准备接应新四军伤病员。她一登台亮相,即赢得了满堂彩。她以“冷眼打量敌人”的细微眼神和机敏的动作,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众所周知的“智斗”一场,她的表演增强了茶馆老板娘的“江湖气”与泼辣作风,又不失革命者的分寸,以角色的隐蔽身份迷惑敌人,传递高度的警觉性。尤其是与刁德一的对手戏,演得十分豪爽流畅、扣人心弦,给观众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演员的通力合作和倾情献演,使演出十分成功。赵燕侠尤其出力奉献。据北京京剧团档案载:1965年上海群众剧场共演出《沙家浜》15场,场场爆满,赵燕侠因过度劳累曾晕倒在后台。
赵燕侠在《沙家浜》的人物塑造获得了同行的好评,与赵燕侠合作的京剧名家谭元寿曾表示,他从赵燕侠身上学到了“如何刻画人物”,为他演现代戏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而赵燕侠则谦虚言道:她受到沪剧《芦荡火种》丁是娥版阿庆嫂的启发,打破了传统旦角表演的模式,显示了“现代戏没有程式,全靠自己琢磨”,如反复练习“甩抹布”,不断打磨动作,赋予角色真实感,这正是赵派“玩意儿好到顶尖”的不懈追求。她在舞台上转身的瞬间,留下了永恒的经典。
赵燕侠老照片
当时上海报界曾以《阿庆嫂的新生命》为题,称赞赵燕侠“以传统程式演绎现代英雄,开辟了京剧新境界”。上海观众对赵燕侠塑造的阿庆嫂反响热烈,认为既保留了市井与江湖气息又与京剧美学相吻合。不是吗?这一“经典桥段”常在大众晚会上出现,往往是博得众人一致点赞的保留节目。概而言之,我以“赵迷”的身份草拟一首七绝《燕韵》,为赵燕侠在《沙家浜》中的人物创造喝彩,诗曰:
“燕韵悠悠映春秋,
智斗风云藏剑眸。
审沙袖底江湖气,
薪火相传水长流。”
戏终,演员谢幕不止,不由让我想起了文化形态学创立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的名言:“初生的绿芽从寒冷的大地中滋生出来,蓓蕾的饱满,百花怒放、香气馥郁、争奇斗艳和瓜熟蒂落的全部有力的过程——这一切都是实现一种命运的愿望……”此言能不说是与赵燕侠艺术人生的“命运”和“愿望”相暗合的吗?
是的,赵燕侠后来曾感叹,1965年的上海之行是她艺术生涯的转折点,既使她感受到创新成功的喜悦,也预见到风暴的逼近,这不就是她的“命”。次年初,由洪雪飞接演阿庆嫂,她由此淡出舞台,直至多年后文艺春天到来,她也迎来了自己艺术生涯的春天。
本文作者一直保留着的《沙家浜》说明书
1977年,赵燕侠正式重返舞台。作为一名铁粉“赵迷”,我喜欢“燕韵”,她在继承荀派表演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大胆突破、勇于创新,其唱腔悠扬响亮、其念白清晰干脆、其表演洒脱流芳。她突破程式、行当的界限,从剧中人物的性格出发,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如《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碧波仙子》中的鲤鱼仙子、《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玉堂春》中的苏三、《沙家浜》中的阿庆嫂等,具有独特的魅力,被周恩来总理称为“自成一派”,在我国京剧艺术史上书写了璀璨的一页。
赵燕侠晚年照片
2012年,85岁高龄的赵燕侠在舞台生活八十周年座谈会上再度演唱《沙家浜》选段,嗓音依然清澈嘹亮,展示了老艺术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素养。她的弟子如阎桂祥、王蓉蓉等继承了其“燕韵”,北京京剧院也多次举办纪念演出,延续《沙家浜》的经典。
近年来,我也再没有机会到剧场观看她的表演,倒经常忆起1965年这难忘的戏事,它带着远方的呼唤,悠悠地在耳畔回响,让我在回忆的长河中徘徊,感受着曾经的煦情,沉醉在这无尽的思念。
春夜,夜未央,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京音:
“亲儿的脸吻儿的腮
点点珠泪洒下来
都只为你父心摇摆
妆台不伴他伴莲台
断桥亭重相爱
患难中生下你这小乖乖……”
其音如同春夜的微风,轻柔而深情,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情感,带着无穷的温柔与春恋,穿过寂静的夜空,洒在每一个心灵的深处……这段“小乖乖”,是田汉先生应赵燕侠亲邀为《白蛇传》中白素贞添加的一个唱段,作为“压轴”,竟成经典,这是赵版《白蛇传》与他版的不同之处。燕韵悠悠映春秋,“灌溉”着一代又一代观众。
原标题:《她被周恩来总理称为“自成一派”,在京剧艺术史上写下璀璨一页》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栾吟之 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为资料
来源:作者:张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