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3月24日,我骑自行车带着老伴回家,可谁知路上有个小坑,我没注意到,一下子就被绊倒了。”
家住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的吴老伯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他认为自己被绊倒应由道路日常养护单位承担责任,然而打了一圈投诉电话后,公路局、交通局、镇政府均称与己无关,他不知道该找谁维权。“我们受的伤虽然不严重,但这坑总得有人负责吧,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再出事吧?”(据3月26日大风新闻报道)
路中间的浅坑(图源:大风新闻)
据报道,县交通运输局表示,该路段四五年前翻修后,未移交到公路局,目前日常养护由当地镇政府负责。镇政府表示,吴老伯此前理解有误,并非没人管、没人负责。吴老伯说镇政府不管,镇政府说吴老伯理解有误。不知道,是不是在媒体介入后对方的态度有了转变。毕竟,如果镇政府积极承担责任,吴老伯就不会去找媒体讨公道。
对这起意外,网友的讨论也是热火朝天。有网友称,73岁老人骑自行车还带人,这本身就很危险。不过,相关法律法规中,对骑自行车的年龄限制只有年满12周岁。就是说,老人是可以骑自行车的。至于骑自行车能否带人,不能一概而论,要看是城镇道路还是乡村道路,也要看带的是人是否是儿童等。这些要看事发地的相关规定。
就是说,吴老伯在这起事故当中,可能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一点有一说一。客观上来说,年龄大了,再加上带一位成年人,就存在应急处理的问题。但最关键之处,不应该是道路上有“坑”吗?如果没有这个坑,吴老伯就不会摔倒造成损失。
相关检查治疗单(图源:大风新闻)
一条公路翻新四五年,为何又不移交给专业的公路局维护?路上有个坑,负责管护的镇政府为何又不及时填平?这些问题,恐怕都需要答案。
吴老伯的遭遇,让人想起了2023年央视春晚的小品《坑》,里面讽刺了一位“躺平式领导”,面对害人的“坑”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最后导致新局长掉进坑里摔伤。难道,舆论的矛头应该指向新局长,认为是她自己的责任吗?恐怕不是这样。
路上出现坑要及时修补,如果一时修补不了,也应该采取措施设置警示设施,提醒他人注意。诚然,一些道路上,类似的坑数不胜数、修不胜修,但是造成交通拥堵、群众摔伤等问题,有关部门岂能视而不见?不能说,出现坑是很常见的事,就将责任归咎到交通参与者身上。
不仅如此,每个人都应该像吴老伯这样有维权意识。否则,相关部门只会冷漠以对。当大家都认为是交通参与者有错时,那相关部门正好找到“躺平”的借口,懒得管这些“坑”。只有让他们付出真正的代价,恐怕才会对这些“坑”上心,及时修复。
浅坑不修补,就会变成大坑。今天坑的是自行车,明天坑的可能是车辆。最后危害越来越大,可能让群众付出更严重的损失。当然,交通意外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因素集中在一起。这就说明,谁的责任都应该厘清,各自承担后果。这并不是撒泼式维权,更不能认为是“讹钱”。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