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每年的大学毕业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都是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越来越高,求稳趋势在增加,部分毕业生向往“体制内”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术对口人才短缺。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是技能劳动者缺乏荣誉感和归属感,且有部分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缺乏正确认识。

据人民网消息,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179万,其中高职毕业生人数为398.41万人,均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而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数据逆势上扬,2024届毕业生初次落实率达95.49%,其中湖北省就业落实率71.60%,咸宁本地就业落实率37.55%,自主创业率达3.05%。

为何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各项指标全省排名靠前、就业如此亮眼?据了解,该院用“技能校园”建设破局“毕业生就业难”。学校定期邀请劳动模范、技能大师、能工巧匠走进校园,举办讲座,分享经验,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职业教育的荣誉感,激励其追求卓越技能;在课堂建设方面,以技能习得为核心,确立“内容有用、方法有味、思政有魂、课堂有品”的“四有课堂”标准,打造“动、活、巧、好”职业教育“金课”。全国技能大赛也多次在该校举办。

除此之外,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对学生的技术培养,精准对接湖北省五大支柱产业需求,建立“对标产业优专业、对标岗位优课程、对标技术优课标、对标产品优评价”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智慧康养、智能制造”等五大专业群,形成了“链群对接、专产联动、多元融合、多方共赢”的产教融合特色,推动专业跟着产业走,人才伴着企业行。牵头组建咸宁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对接需求、共建共享”的产业学院,建设“纵向贯通、区域融通”的融合机制,让技能人才与政府、企业精准对接,助力职校毕业生技能就业,学以致用,学能重用。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学科建设,旨在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求学观、职业观,理解高职教育对社会贡献的不可替代性,在强调就读高职院校同样拥有光荣感和成就感的同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分类型精准培养实用性人才。

“技能校园”建设对标国家战略,锚定大国工匠人才目标,服务社会大局,自觉创造,主动创新,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新路径。诸多的数据和荣誉显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首创的“技能校园”培养方法,已然成为高就业率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密钥”。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必须采取更有力措施为广大技能劳动者学技能、增才干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精准施教、精准就业、精准激励“三合一”,打造技能人才培育链条,在怎么教、如何用、怎样激励等方面下好功夫,助推技能人才破圈出道、个个精彩。“技能校园”建设颇有亮点,培养技能人才的宝贵经验值得探索和分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