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2025年3月20日,美国蒙大拿州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抵达北京访问。原本,正常的外交访问应是促进沟通、增进理解的契机,可戴恩斯此行,却带着一股“兴师问罪”的傲慢劲儿。
戴恩斯何许人也?他是特朗普的坚定拥护者,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两人公共政策立场吻合度高达86%。他在共和党内地位不低,2023年成为共和党参议院全国委员会主席,还曾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工作6年,有着较为丰富的在华经历。
戴恩斯(资料图)
此次访华,戴恩斯在行程中抛出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他重申特朗普要求,声称中国要切断芬太尼前体物质流入美国。乍一听,似乎美国毒品泛滥的根源在中国,可事实真如此吗?稍微了解美国毒品问题的人都清楚,这完全是颠倒黑白。美国国内毒品泛滥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源在其自身。从政府监管层面看,美国在处方药管控上漏洞百出。占世界人口不到5%的美国,却消耗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2023年因吸毒过量致死人数接近11万 。
这背后是美国政府在监管环节的失职,让阿片类药物轻易流入市场,导致大量民众滥用成瘾。再看利益集团影响,截至2023年11月,美国已有24个州将娱乐性大麻合法化。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利用党争和金钱政治推动这一进程,无疑让美国毒品问题雪上加霜。美国的毒品问题,本质是其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矛盾交织的结果,是内部治理失败的体现。
反观中国,在芬太尼类物质管控上一直积极作为。2025年3月发布的《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努力。在药品管控方面,中国把芬太尼类药品纳入《麻醉药品品种目录》,从生产、经营、使用到出口各环节严格管制,还推进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利用新技术实现全程监控,有效防范药品流失。在打击犯罪上,中国不断加大力度,增加列管品种、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查缉力度,对走私、制贩芬太尼类物质及其前体化学品违法犯罪行为绝不姑息。在国际合作领域,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参与国际禁毒事务,和美国等国家开展务实合作,为全球毒品治理贡献力量。
美国(资料图)
戴恩斯此番“兴师问罪”,背后有其政治意图。特朗普上台后,推行一系列贸易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滥用关税,挑起贸易争端。他分别在2月4日和3月4日宣布两轮对华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迅速于3月5日宣布反制措施。4月2日,特朗普政府还将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戴恩斯配合特朗普,试图通过制造对华矛盾,转移美国国内对其毒品问题治理不力的注意力,为特朗普未来政治行动营造舆论氛围。但这种不顾事实、恶意甩锅的做法,不仅损害中美关系,对解决美国毒品难题也毫无帮助。
就在戴恩斯访华摆出“问罪”姿态后,不到24小时,中方迅速强硬回击。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第二届吉米·卡特中美关系对话会上公开表示,中方为美应对芬太尼问题提供各种帮助,以芬太尼为由无端加税是恩将仇报。这一回应有理有据,直击美方痛点。中国在芬太尼管控上的努力和成就有目共睹,美国却妄图用加税这种蛮横手段掩盖自身治理无能,破坏中美合作基础,践踏公平正义。
美国(资料图)
从更宏观视角看,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合作。但美国一些政客为了政治私利,不断制造摩擦。戴恩斯访华事件只是一个缩影,美国若真想解决毒品难题,应停止无端指责,回归理性对话,和中国携手合作。中方也会坚定捍卫自身权益,在国际舞台揭露美方丑态,维护国际秩序与公平正义,促使美国在禁毒等关键问题上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摒弃偏见与傲慢,以务实态度推动合作,而不是制造矛盾与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