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部的吉山村,正迈向更新改造“快车道”。作为天河区的东部门户,这里将打造广深走廊科创节点、智谷山水宜居社区、珠吉历史文脉走廊。
本周二(3月25日),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河区吉山村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根据规划,改造后的吉山村将从一个单纯的“居住片区”提升为“产城融合”综合片区,提供高品质的生活配套和产业空间载体。
整体鸟瞰图
吉山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园快速路与珠吉路交界处,是天河区的东部门户,紧邻执信中学天河校区和天河儿童公园。周边重点片区环绕,东面科学城,南面金融城、海丝城,西面天河智谷,北面智慧城。
项目区位图
吉山村包括3个自然村,吉山、岐山和大淋岗,现状建成旧村住宅、厂房、现代楼盘等,改造范围内户籍人口3676户,10010人。土地利用现状以村庄建设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工业仓储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为主。
吉山村航拍图
2019年起,吉山村村民即表达了更新改造意愿。截至去年底,吉山村更新改造工作已开展改造意愿表决、市区相关审查会、专家评审会等程序。目前,吉山村已纳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中2021-2025年城中村改造计划。
本次规划以吉山村集体权属用地为基础,综合考虑规划路网、规划管理单元、行政区界等因素,保障道路、市政和公服配套相对完整,划定本次更新单元范围402.84公顷。更新单元范围内涉及吉山村权属用地195.48公顷,其中改造范围内吉山村集体权属用地170.61公顷,其他未纳入改造范围的吉山村集体权属用地24.86公顷,为已批复建设用地、已选址留用地等,暂不纳入连片改造范围。
吉山村位于天河智谷片区,是天河区七个重点发展片区之一。通过改造将吉山村从一个单纯的“居住片区”转变为“产城融合”的“科创+文创”社区功能片区,作为新兴软件和信息技术的产业承接区,提供高品质的生活配套和产业空间载体。
规划以建设“精品吉山”为目标,作为天河智谷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三大功能定位:广深走廊科创节点、智谷山水宜居社区、珠吉历史文脉走廊。
规划效果图
具体包括“两高两美”更新目标——
高能级功能焕新,坚持产城并重的定位,增加产业空间。通过改造释放产业空间载体,改造范围内产业建设量占产居总建设量的比例为30.58%,规划与重点功能片区衔接,作为天河智谷等片区的产业承接区。吉山村片区已经被纳入天河区电竞产业未来综合发展带,将突出发展电竞综合体、电竞产业园等。拟引入IAC(电竞文创)产业导向科创文旅功能,产业占比30%以上。
高标准配套升级,将打造高标准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交通市政。优质配套全面覆盖,包括执信天河校区、综合性医院、全民健身体育馆等;综合交通全面提升,打通干道,加密路网,规划多条轨道交通及公交首末站。
展现历史文脉之美,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历史环境要素修复。规划显示,传统村落与天河区儿童公园一体化建设,同时利用废旧铁路改造为吉山铁路公园。
展现青山绿水之美,推进三大公园建设提升,四条河涌碧道提升。具体包括:拟对天河区儿童公园进行优化提升;利用现状蟾蜍石连片山林资源规划建设生态公园(暂名);保留吉山铁路专线的现存一段废旧铁路,与规划公共绿地相结合,利用改造为吉山铁路公园(暂名)。四条河涌碧道:深涌左支涌、风水涌、吉山涌、大岭涌,结合沿线地块功能,营造滨水公共空间全时段活力,推进片区全域生态空间整治提升。
天河区儿童公园鸟瞰图
交通方面,更新单元内涉及轨道交通线有4条,分别为19号线、23号线、29号线和37号线。考虑道路实施条件,避让基本农田和高压燃气管道,衔接周边路网,结合用地布局新增3座立交、新增12条支路、调整12条道路,确保片区对外交通集散能力较控规调整前不降低。 规划内容提到,通过吉山村的改造将打通区域内的多条干道,包括茅岗北路、奥体横路、奥体南路,拓宽珠吉路等。
规划还提出,近期构建地铁站右转接驳小巴系统,充分衔接地铁站黄村站(4号线、21号线)、珠村站(13号线)、姬堂站(7号线)开通轨道接驳小巴,提升轨道交通站点服务范围。
公建配套方面,改造范围内按照规划人口5.90万,配置市区统筹级、街道级、居委级三级公服市政设施共114处,公服总建设量19.40万平方米,公服占居住总量的11%,规划1处36班小学、1处42班小学、1处48班完全中学、1处54班九年制学校,并新增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规划的整体空间结构为:东西贯通的绿廊公园、南北两簇的科创社区、遗珠镶嵌的文化星链。
功能定位图
规划100公顷的绿廊公园,融入区生态廊道体系,打造山水城园融合的生态公园城市。规划三大公园和1座体育馆外,还布局有休闲健身道、综合医院、区委党校、中小学等设施。
围绕开敞空间形成南北两簇的科创社区,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相互协同。其中,南部簇团沿广园快速路界面打入楔形公共空间,塑造疏密有度、有韵律感的天际线形态;珠吉路界面控制建筑前高后低,呈现西高东低梯级递变的城市界面,建筑高度整体控制在150米以下。
此外,吉山村也是历史悠久的岭南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更新单元范围涉及27处保护性建筑和4类其他保护对象。
本次规划提出,以传统村落核心区为中心,塑造山街水巷。祠堂、书院、古树、古井等全部原址保留,将吉山村散布的多处历史遗存、古树后续资源,与公共空间设计相结合,设计为口袋公园、古树广场等,提供休憩场所及传统节庆活动空间。规划慢行系统串联形成历史文化体验路径,打造明珠镶嵌的文化星链。
复原吉山旧村鱼骨状街道肌理,复建吉山上街传统街区,打造岭南特色商业水街;同时尊重吉山背山面水的空间格局,利用鱼骨状街巷,连接上街与北侧天河区儿童公园。
同时构建多元业态混合街区,保留城中村印记,植入创意工作室、特色民宿、电竞训练馆等多元功能,打造多元混合的网红打卡地。
传统街巷规划效果图
来源: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综合报道、南方+、广州天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