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在全球地缘政治震荡加剧的背景下,土耳其与俄罗斯再次展示了非西方世界力量整合的可能性。3月28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涉及双边关系、俄乌和平进程、黑海安全及叙利亚战后重建等一系列焦点议题。这场并未广泛铺开的通话,却释放出极为清晰的战略信号:土耳其正在加强其“独立于西方”的地区主导力,而俄罗斯也在构建超越西方制裁体系的战略朋友圈。两者碰面,是现实主义在全球裂变中的又一次深刻结盟。



在俄乌冲突持续、前线胶着、外交僵持的大背景下,埃尔多安明确表示支持为和平谈判提供一切必要条件,并愿意再次充当东道主。这不仅是外交辞令,更是土耳其试图重塑自身国际调解者地位的战略回归。从2022年伊斯坦布尔会谈失败之后,国际社会便鲜少再听到“土耳其斡旋”的声音,如今土方重提“尊严且持久的和平”,无疑是在对西方主导的调停机制公开发出质疑。乌克兰问题在西方视角中早已被“意识形态化”,但土耳其显然更看重实质性结果。它既不是基辅的盟友,也未全然倒向莫斯科,而是以实用主义姿态谋求现实解决方案——这在当前情绪化与阵营化主导外交的环境中,显得弥足珍贵。

值得注意的是,埃尔多安还特别提及“确保黑海商业航行安全”,并强调不希望黑海被变为“新的冲突海域”。这表态直击当下最敏感的地缘神经。黑海原本是区域合作的纽带,却在俄乌战争爆发后迅速军事化。北约不断在黑海沿岸部署情报力量和军舰巡航,乌克兰无人机频繁攻击俄罗斯港口和油轮,黑海已几乎演变为“冷战前线”。而土耳其作为《蒙特勒公约》的掌门人,握有控制黑海出入口的天命权杖。它若真正担起“守门人”角色,对区域局势的缓和至关重要。

土俄通话中还涉及叙利亚问题,这一议题虽然不再占据全球舆论的中心,却始终是中东格局稳定与否的关键节点。埃尔多安提出支持“叙利亚民主力量”(SDF)融入叙利亚过渡政府,并推动解除对叙制裁,令人瞩目。这意味着土耳其正在推动叙利亚走向“后战争时代”的政治整合,而非继续维持破碎化的“代理人博弈”模式。与此同时,他强调彻底消除恐怖组织的存在,显然是在对库尔德武装施压,同时呼应俄罗斯在打击伊德利卜极端势力上的立场。这种“双压双合”的方式,不仅是中东战略理性的体现,也为俄土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协同奠定了现实基础。



通话透露出的最大信号,是一个多极世界的清晰轮廓正在浮现。美国正深陷自身地缘战略疲劳期,从红海危机到俄乌战局,再到对中东的重返姿态,几乎都呈现出“表态有余、行动乏力”的失衡。而与此同时,土耳其并未选择继续随波逐流,而是在大国夹缝中寻找战略主导权。埃尔多安一方面通过北约谋求军事实力保障,另一方面又通过与俄罗斯、中国、伊朗等国家的合作拓展战略纵深。这种“非结盟式平衡外交”,正在打破西方制定的地缘政治剧本。

而在土耳其需要俄罗斯的同事,俄罗斯同样需要土耳其。在被西方全面围堵、经济和金融制裁层层加压的背景下,土耳其是少数几个愿意与莫斯科保持高层互动、持续能源与经济合作的中等强国。土耳其的物流通道、金融系统甚至是外交平台,对于被孤立的俄罗斯而言都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而从现实操作看,俄土在能源项目、防务协作、地区安全等多个层面已建立起稳定合作机制,这种不依赖西方体系、却能自主运行的双边合作模式,无疑为正在构建的“去美元化”“去北约化”的世界提供了模板。

但土俄之间也并非没有矛盾。在叙利亚,两国在曼比季和伊德利卜存在立场分歧;在高加索问题上,土耳其支持阿塞拜疆、俄罗斯则扶持亚美尼亚;在北约扩张问题上,土耳其虽是成员国,却对西方施压芬兰和瑞典入盟有过强硬抵制。但正是这种“合作-竞争”并存的复杂结构,塑造了两国关系的高弹性与实用性。这种结构正是未来多极世界可能的典范——不是意识形态同盟,而是利益协调机制。



当前国际格局呈现明显断裂趋势,西方世界正在加速自我封闭,“全球南方”则在不断寻找替代性路径。土耳其的地位,恰处于这两种趋势的交汇点上。它既能触达西方政治体系的核心圈层,也能深入非西方阵营的战略腹地。而当它与俄罗斯这样的全球重要非西方力量深化合作,其地缘重塑能力就不容小觑。

土俄通话,是一次公开对抗西方中心主义的宣言,也是一种现实主义外交的胜利。在一个秩序崩解、话语碎裂的世界里,谁能真正促成和平、稳定与合作,谁就将掌握构建新格局的发言权。而此刻,土耳其与俄罗斯正在悄然书写属于自己的版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