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慑与和平,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首次有内阁成员表态了。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访问菲律宾期间称,“威慑在全世界都是必要的,但特别是在这个地区”。

同时赫格塞斯强调美国不寻求战争:“特朗普总统寻求和平...但为了实现和平,我们将变得强大。”他称特朗普是一名和平使者。

从赫格塞斯的表态中,我们可以提取出威慑、和平两个关键词。

怎么理解赫格塞斯提到的威慑与和平?

如果我们回顾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能从中找到一些相似之处。

拜登政府上台之初,中美双方就在安克雷奇大吵一架。



吵架中,前国务卿布林肯表明了拜登政府当时的对华政策,包括臭名昭著的“从实力地位出发”,“为中美竞争安装护栏”等。

中方当场拒绝,美国没有资格从什么实力地位与中国打交道。

美方的这个态度,奠定了整个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基调,就是从实力地位,维护中美竞争关系,同时避免发生冲突。

所以比较起来,赫格塞斯提到的威慑,基本与布林肯的“实力地位”以及“竞争”比较接近。

而布林肯的“安装护栏”,又可以等同于赫格塞斯的“和平”。

也就是说,总体来说,两届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几乎是换汤不换药。

不过仔细分辨又有区别。

拜登政府的实力地位、竞争,它首先就是一种咄咄逼人的姿态。你不跟它竞争都不行。它的实力地位,也是强调它要联合盟友,从更高的位置,居高临下与你交往,是一种非常强势的行为。

而所谓的“威慑”,它更多强调通过展示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的现有利益,避免被其他人损害。

而和平则强调了对战争的谨慎。

所以拜登政府的实力地位和竞争,它的前提是把中国当成势不两立的对手。

而特朗普的威慑,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只强调保护自己的利益,没有先入为主就把中国当成势不两立的对手。

所以从赫格塞斯的威慑和平中,我们更多看到了美国的算计和美国利益至上,美国优先。



美国最近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中,我们可以找到威慑和平政策的更多注脚。

其实对赫格塞斯来说,这次印太访问旅程是一次糟糕的旅程。

由于国内他刚刚在国内闯下信号门泄露军事行动计划的大祸,整个事件在不停地发酵放大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