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照香港,山塘无水,地无粮;阿姐担水去,阿妈上佛堂,唔知几时没水荒?”这是60年代在香港广为流传的民谣,由此可见香港的缺水是多么的严重。
由于香港地处珠江出海口,缺乏天然的湖泊和河流,自古就是一个缺水的地方。60年代,随着香港人口的增长,缺水的问题逐渐突出,最终演变成为水荒。
当时的香港,每四天才供一次水,而一次只有几个小时。即使你早早地等候在取水点,也有很多老百姓根本分不到水。而英国的执政者们,却根本不愿意为香港百姓想办法。他们本着英国优先的原则,让英国人独享珍贵的水资源。英国人可以悠闲地享受下午茶,香港老百姓却连口水都喝不上。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了水,别说香港繁荣了,老百姓连生命都有危险。就在广大港胞们即将失去希望的紧要关头,祖国注意到了香港人民的困难。广州省方面立刻向香港发出通知,欢迎港胞们来广州无条件取水。那些日子里,广州每天为香港免费提供超两万吨淡水。可是,这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却无法根除香港缺水的现状。
196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由大陆方面为香港供水,以彻底解决港胞们的饮水问题。广州省的相关负责人立刻动员起来,不久之后,拟定出了兴建东深供水工程的方案,引东江之水供给香港。
12月8日,周总理在听取了方案的汇报之后,当即指出:“供水工程由我们国家举办,应当列入国家计划,作为援外专项项目,因为香港95%都是我们自己的同胞!”,并且批准了专项资金共3800万元。
当时的新中国,尚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况,虽然有国家财政的全力支持,工程的建设还是困难重重。开凿工程线路,需要非常多的重型设备,但是当时英美列强对华封锁,先进的设备进不来,工程只好全部由人力完成。
为了香港同胞们能早日喝上祖国送来的东江之水,国家召集了由知青和农民组成的万人建设大军,用肩挑、人扛等传统的方式施工。最终,在没有大型器械的情况下,伟大的中国劳动人民克服各种工程难题,以顽强的意志成功建成东深供水工程!
清澈的东江之水,途经83公里,注入了香港千万人的家庭,也注入了每一个港胞的心中,香港彻底告别了缺水时代。这浩浩荡荡的供水线就如同一条纽带,将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如今,东深供水工程已经成为了香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香港80%的水资源都来自于这条凝结了无数汗水的水道。
当下,香港的新一代已经逐渐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旗帜,成为了香港走向美好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就是喝着东江之水长大的,希望他们能明白饮水思源的道理,成为与祖国同甘共苦的爱国者,让香港,让祖国的未来更加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