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近日,关于美国计划在巴拿马重新设立军事基地、甚至“收回”运河控制权的消息引发广泛争议。对此,巴拿马总统穆利诺27日在记者会上予以断然否认,直言“绝不会允许任何国家在我国建立军事基地”,誓言捍卫国家主权与历史记忆。
穆利诺的表态充满分量。因为他清楚,任何关于美军回归的风吹草动,不仅将激起国内强烈反弹,也将动摇整个拉美对美国的不信任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巴拿马运河不是一条简单的水道,而是一部浓缩的帝国史。那段由美国主导、长期控制运河区并驻军数十年的历史,曾是整个拉美殖民压迫与主权屈辱的象征。如今,美国居然想以“战略通道”“国家安全”为由重启旧秩序,无疑是在挑衅拉美国家长期以来为主权所付出的代价与斗争。
但是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援引匿名官员透露,特朗普政府已指示五角大楼制定相关方案,研究增加在巴拿马“军事存在”的可能性,目标明确指向运河“重收控制权”。而且,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他曾不止一次表达过对“让美国重新掌控巴拿马运河”的渴望。而如今,他借着再次执政的权力平台,显然不打算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
事实上,早在1977年,美国便与巴拿马签署新条约,确认将在1999年彻底将运河主权归还巴方,且承诺不会在运河区保留军事存在。这份《巴拿马运河条约》曾被视为美国对其冷战时期帝国主义政策的纠正。但如今,特朗普政府似乎想抹去这段历史,以“国家利益”之名,将全球战略通道重新收归囊中。这不是所谓“地缘安全需求”,而是对国际契约的明目张胆的撕毁。
面对美方的野心,穆利诺的反应坚定而克制。他明确表示:“我的政府不可能违背历史。”这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的宣誓。对巴拿马来说,运河是经济命脉,是国家象征,更是主权底线。任何外来势力对其觊觎,都是对国家尊严的挑衅。更何况,在拉美强烈反帝传统之下,美国若强行插手,不但不会得到配合,只会在整个地区激起更强烈的民族主义反弹。
在当前国际格局多极化、全球南方国家逐渐崛起的背景下,美国这一动作更显得逆时代潮流而动。全球早已不是冷战时期的美国单极主导时代,今天的巴拿马不再是美国“后院”,而是全球贸易链的重要节点。中欧班列、亚非拉互联互通战略正在重塑世界物流版图,巴拿马运河作为关键通道,其控制权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安全和全球贸易自主性。如果美国以军事手段重回该区域,无疑将令整个拉美再次陷入不稳定。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巴拿马举动并非孤例,而是其全球战略再军化、再殖民化的一个缩影。美国副总统刚刚访问格陵兰,试图将其纳入北极军事控制;而在亚洲,美军不断强化在菲律宾、韩国、日本的驻军部署。在中东,美国借助“安全承诺”重新插手红海与霍尔木兹海峡。这一连串动作清晰表明,特朗普政府正在试图用军事杠杆重塑其全球控制力,而巴拿马运河,就是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目标之一。
然而,美国似乎低估了21世纪的发展中国家,不再是几十年前那样可以任意摆布。巴拿马已不是昔日附庸,而是主权国家;拉美不再容忍外来干涉,而正在构建自身的独立安全架构。更不用说,在当前中国、欧盟、南美各国对多边主义与全球合作的高度认同背景下,单边军事干预已经逐渐丧失合法性与舆论支持。若美国一意孤行,不但难以得手,还将面临严重的国际信誉危机。
更何况,世界并未遗忘美国在巴拿马的旧账。1989年,美军以“正义事业”为名入侵巴拿马,造成数千名平民死亡,至今仍是巴拿马社会的集体创伤。这一历史背景,使得任何关于“美军回归”的动向都充满高度敏感性。今天的巴拿马人民不可能允许过去的悲剧重演,更不会允许自己的主权被重新装入华盛顿的算盘中。
在这个敏感节点,美国应该听清楚来自拉美的声音:尊重历史,不是软弱;维护主权,不是挑衅。而那条穿越大陆、连接两洋的运河,属于巴拿马人民,而不是某个遥远帝国的“可回收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