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直新闻报道,近日,79岁的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抵达马尼拉国际机场,被本国警方拘留。次日国际刑事法院(ICC)称,杜特尔特已被正式拘留。外交部:从未收到所谓杜特尔特向中国政府寻求庇护的申请。值得注意的是,有所谓“知情人士透露”,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在被国际刑事法院逮捕前曾向中方提出庇护请求,但据称遭到中方拒绝。菲国家警察刑事调查和侦查组倾向于在香港逮捕杜特尔特,但香港警方拒绝与国际刑警组织合作,因为中国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缔约国或成员国。
马科斯(资料图)
杜特尔特被捕事件,这是菲律宾两大家族——杜特尔特家族和马科斯家族长期政治斗争的延续。杜特尔特在任期间,采取对华友好政策,搁置南海争议,推动中菲经济合作,为菲律宾经济带来了显著改善。然而,马科斯上台后,其亲美政策导致菲律宾国内经济问题加剧。为了转移国内矛盾,马科斯政府选择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强硬姿态,并通过配合ICC逮捕杜特尔特,试图削弱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影响力。杜特尔特被捕后,菲律宾国内局势愈发紧张。
据了解,在逮捕行动后72小时内,棉兰老岛军区就出现了异常兵力调动。虽然官方解释为"例行演习",但熟悉菲律宾军制的观察家指出,该军区司令桑托斯中将正是杜特尔特亲手提拔的嫡系将领。这种微妙的人事布局,为后续局势发展埋下了巨大变数。这场政治风暴的导火索,是国际刑事法院(ICC)重启的"禁毒冲突调查"。菲律宾早在2019年就正式退出ICC,理论上已不受其管辖。但马科斯政府此次却以"司法互助"名义配合抓捕,这种法律层面的自相矛盾,引发了宪法学者的集体质疑。
杜特尔特(资料图)
舆论尚未平息,黄岩岛周边海域随即爆发军事行动。菲律宾海军派遣三艘舰艇在距该岛230公里处展开大规模演习,其军事部署展现出明显的威慑姿态,局势骤然紧张。此次事件存在诸多疑点,表面上的拘捕前总统行动更像是掩人耳目的手段,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则显露出其真实意图。通过分析事件的时间节点与行动部署,不难发现军演的规模与准备程度远超常规,这暗示着幕后主导者可能借机实施战略布局。
据美国海军研究学会新闻网报道,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近日在菲武装部队西部司令部成立49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中“阐述了马尼拉在南海遏制中国的计划”。特奥多罗称,菲律宾需强化武器装备和军事部署,以“主动遏制”威胁。菲律宾西部司令部负责在“南海争议区域”的行动,范围包括仁爱礁、仙宾礁等。特奥多罗称,该地区是一个“多域、多威胁和协同作战能力的可控试验场”。他敦促菲武装部队提升拦截能力,以巡逻和拦截“入侵菲西部专属经济区的力量”。
赫格塞思(资料图)
与此同时,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近日将启程前往夏威夷、关岛、菲律宾和日本,这是赫格塞思任期内首次正式访问“印太地区”。与传统意义上美国防长任期内首次亚太地区行程不同,赫格塞思的目的地没有选择韩国,而是罕见增加了菲律宾。对此,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这种安排展示出美针对中国布局的意图,大概率会鼓动菲进一步对华实施挑衅性行动。赫格塞思此行最后一站是日本,他将参加硫磺岛战役80周年纪念仪式,并会见日本领导人和美军。
对于美方而言,借助菲律宾之手在南海问题上牵制中国,不用冒着跟中方发生潜在军事冲突的风险,就可以通过低成本来对华施压。但对于菲律宾来说,倘若因为美方几句口头承诺,就甘愿充当“马前卒”,最终只会得不偿失。而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南海虽广,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将一如既往的切实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总而言之,奉劝菲方不要总想着钻空子,美方也不要幻想打出“南海牌”,我们不吃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