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民安,山河锦绣!河南卫视公众号每周推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南18地市文旅综述,透过一份份“简历”,穿越时光隧道,寻找河南各地的独特记忆。今天,咱们来聊一聊济源。
济源因济水发源而得名,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位于豫西北、晋东南交界地带,全域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73万,辖3个省级开发区、11个镇、5个街道,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工业旅游城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城市、郑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唯一在全域规划建设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河南省唯一在全域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魅力济源
历史名城,文化底蕴悠远厚重
黄帝祭天、女娲补天、盘古开天等创世神话和传说均发源于此。夏朝曾在此建都称“原”;战国时期,古轵(今轵城)曾作为韩国的都城、位居“天下名都”之列;秦朝置轵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济源县。
济源历史名人众多,有精研佛法、被誉为“宰相沙门”的唐代名相裴休,有与“茶圣”陆羽齐名的“茶仙”卢仝,有中国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等。“诗仙”李白在此写下了其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药王”孙思邈晚年在王屋山行医修道并终老于此。
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土地革命时期,济源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动济沁暴动、原大寨起义,不断掀起革命高潮。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干训班在邵原举办为我党培养抗日干部;“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在济源成立,顽强抵抗日军侵略;“河防堡垒”杜八联创造的联防战成为闻名全国的四大民兵战法之一;朱德总司令从济源走出巍巍太行山,赴洛阳与国民党商议共同抗日。解放战争时期,济源人民支援八万陈谢大军强渡黄河、挺进豫西、解放灵陕。无数的革命故事在济源这片红色热土世代传颂,成为激励人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旅游胜地,名山大川交相辉映
境内太行、王屋二山巍然屹立,黄河、沁河风光秀丽,唐代诗人白居易盛赞“济源山水好”,清朝乾隆皇帝称誉“名山盛迹”。王屋山位列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首,被尊为“天下第一洞天”;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形成了270多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和黄河三峡等壮丽奇观;济渎庙是历代帝王祭祀济水的场所,被誉为“中原古建筑历史博物馆”。
宜居新城,人民生活幸福和谐
多年来,济源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和主要人均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人均生产总值10.8万元、居全省第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63元、居全省第2位,在河南省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连续位列先进等次。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率达69.07%,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5.58%,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3.49%、38.88%,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省社科院对全省综合评价显示,济源共同富裕实现程度居全省第2位。
旅游景点
“皇家山水”黄河三峡
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济源市西南部下冶镇境内,距市区约50公里,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河南省十大热点景区、中原四大避暑胜地。孤山峡、龙凤峡、八里峡群峰竞秀、山水交融,大河楼雄踞崖上,气象万千。三条峡谷各具特色:孤山峡鬼斧神工、群峰竞秀;龙凤峡九曲十折、峡深谷幽;八里峡峭壁如削、雄伟壮观。景区不仅高峡平湖、港湾交错、奇峰林立、洞龛众多,这里是黄河入海前最后一道峡谷,这里有“大禹治水”、“京娘化凤”的美丽传说,还有“鲧山禹斧”的黄河文化、“洞天福地”的祈福文化、“犀牛望月”的风水宝地等一系列君王胜迹,被誉为“黄河三峡,皇家山水”,堪称“中原第一高峡平湖,华夏罕见大河风光”。
“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
王屋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总面积265平方公里。王屋山一峰突起,丘阜卑围,独具王者风范,为中华民族大一统圣地,以后又为我国道教名山,现在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之圣地,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老愚公挖山不止的雕像作为济源市标,是激励全市人民改天换日、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动力。
“中国猴山”五龙口
五龙口风景名胜区位于济源市区东北15公里的沁河出山处,是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主,以猕猴、温泉为两大特色的国家AAAA级景区和河南省“双十佳”旅游区,也是国家级太行猕猴自然保护区。
五龙口原称秦渠枋口,因秦代在此开山凿渠,以枋木为闸而得名。这里,沁河截山而出,两岸断壁如削,幽谷碧波荡漾,景色十分迷人。早在东汉时期,汉明帝刘庄即在此建造了沁水公主园,《沁园春》词牌即源于此。风流天子隋炀帝慕名游览五龙口,宴享极乐,三日方归。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盛赞“济源山水好”,乾隆皇帝称之为“名山胜迹”。
“中原看海”小浪底
济源小浪底风景区(以下简称“景区”),位于济源市西南30公里黄河中下游交界处,地跨黄河南北两岸,交通十分便利。她西起八里胡同,东至黄河西滩,全长54公里,分为四个著名风景区:小浪底大坝景区,张岭半岛生态旅游度假区,黄河三峡景区,西滩黄河风情景区。四景区特色各异,东西相映,恰如镶嵌在母亲河上的四颗珍珠,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旅游热点。
景区以黄河上最伟大的国际性工程为依托,以黄河文化及水文化为内涵,多角度展示宏伟壮阔的治黄工程、厚重的黄河历史文化、峻秀迤逦的黄河山水画卷,并通过深度体验,唤起炎黄子孙对母亲河的情感回归,从而满足人们观光、休闲度假、科学考察、爱国主义教育等心理需求。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优质的接待服务使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环保样板工程”、“全国一流生态旅游精品”、“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河南省十大最美丽的湖”等称号,是中原地区最具特色的风景线之一。
“女娲之乡”小沟背
小沟背是华北地区最典型、最壮观的火山岩地貌。这里满沟的五彩石,大的如楼宇,小的如鸟卵,五色胶结之状真的就像“熔炼”的一样;鳌背顶横空出世,长2000米,厚400米,远望酷似一只巨大的无足神龟卧于峰顶;号称“百米长卷”的四空山娃娃崖,上面爬满成千上万个栩栩如生的浅黄色裸身石娃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令人叹为观止。
济源十二时辰舌尖巡礼
鸡蛋不翻·天坛脚下的云朵密码
三百年未改的铸铁鏊子,藏着济源早餐界的"非遗玄机"。发酵米浆在260℃高温下幻化成金边玉环,磕入土鸡蛋的瞬间,焦香与鲜嫩在晨雾中炸裂。老济源人说:"没站在天坛顶吃过不翻,不算见过王屋山的朝阳。"
家乡的独一份味道·牛肉丸
牛肉丸子在济源享有很高的盛名,也是济源当地的一种特色美食。刚出锅炸好的牛肉丸子看着金灿灿的,外皮焦脆,内里柔嫩。撒上孜然粉后,牛肉丸子的口感更加丰富,香而清新。相信无论在哪里遇到济源人,特别是漂泊异乡的济源游子们,没有人会不想起那一碗牛肉丸的。牛肉丸具有的人情味儿,是热,是暖,是爱,也是思念的味道!
⛰️ 王屋土馍·女娲留下的补天石
《本草纲目》记载的白面土,在柴火土窑中与面团上演千年之恋。指甲盖大小的面丁在细沙中翻炒,竟生出奇妙的矿物质咸香。老辈人出远门总要揣一把:"水土不服时嚼两颗,比灵丹妙药还管用。"
年味·压板肉
压板肉是当地的人气美食,特点是肉质紧实、口感筋道,味道香醇。它可以作为凉菜直接食用,也可以搭配酱汁、蒜泥等调料,口感更佳。压板肉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卤好的牛肉、牛肚和牛蹄筋一层层的堆放,用纱布包起来,在上面加上200斤的石板,在重力的作用下,卤好的肉中间那些多余的水分和油脂也被挤压出来,压制24小时后,牛肉和蹄筋被压成了一个整体。
王屋山美食·橡皮凉粉
橡皮凉粉是王屋山的特色小吃。山区遍布橡树,橡子成熟后,将橡子淀粉放在水里搅匀,再将水烧开,倒入水粉混合糊,迅速搅匀,冒大泡后关火,倒入容器,使其自然冷却,橡子凉粉就做好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调料,口感清凉爽滑,补脑强身。
时香喷喷·肉夹火烧
肉夹火烧是济源的特色名小吃。与肉夹馍类似,小小薄薄的小火烧里面都是肥肉块。在肉夹馍的江湖里,济源肉夹馍如同变幻莫测的道士。济源讲究热馍配热肉,刚出锅的猪肉热气腾腾,卤的很烂,肥瘦相间,全夹进热火烧里。
甜蜜蜜·济源麻糖
济源麻糖,这道美食其实在济源家家户户都会做。用糖稀和面炸成的一种面食,面粉和糖稀和成面团,然后再拍成长条,中间切两刀,在两边需要切成手指的形状,这样就可以炸着吃了,吃起来香甜可口,虽然加了糖稀但是一点都不腻,吃起来口感极佳!
图文综自:济源市政府官网、济源文旅微信公众号、视觉中国
你对济源还有哪些了解?
你还想跟大家介绍济源的什么?
记得打在评论区!